陈梦:生来是富二代,却被“逼”成世界冠军,原来母亲才最狠!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0 11:21 1

摘要:在综艺《是女儿是妈妈》中,奥运冠军陈梦的母女组合是最让人意难平的。

在综艺《是女儿是妈妈》中,奥运冠军陈梦的母女组合是最让人意难平的。

陈梦首次袒露自己曾与母亲的心灵对话。

9岁时,她问母亲:“你真是我亲妈吗?”

母亲愣住了,回答“我要是不爱你,怎么会每周从青岛来济南看你?”

彼时,母亲每周从青岛奔赴济南探望她,带着她最爱的海鲜,却从未提及自己的奔波之苦。

逢敏的“虎妈式”教育,让陈梦的童年几乎被训练填满。

大年三十,她仍在球馆挥拍,教练惩罚后母亲仍要求她“牢记教训”,比赛失利时也从不轻易安慰。

毫无疑问,陈梦是乖乖女,一切都是按着母亲的规划前行写。

相比之下,与黄圣依17岁的“叛逆出逃”不同,陈梦选择了顺从。

母亲的教育虽严苛,却藏着深沉的爱。

她深知竞技体育的残酷,唯有让女儿在挫折中学会反思,才能走得更远。

陈梦的家庭条件优渥,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前运动员。

但她从小被要求节俭,甚至“连玩具都不敢随便要”。

这种教育塑造了她坚韧的性格,也让她在日后被称为“没有公主病的富二代”。

不过,明明是一个公主,却因为有一个“虎妈”,她走上了最难的成功之路。

5岁那年,陈梦在青岛汾阳路小学的水泥球台上开启乒乓生涯。

据老师回忆,夏日球台烫手,冬日冷如寒铁,小小的陈梦却从未退缩。

13岁入选国家队后,她面临的竞争更为残酷,面临更加艰难的考验。

2012年拿下首个巡回赛冠军,2018年登顶世界第一,却屡屡在世锦赛、亚洲杯决赛中折戟,被诟病“心态不稳”。

转机出现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她击败孙颖莎夺得女单金牌,赛后那句“我的时代到来了”引发热议。

然而,真正的突破是内心的蜕变——主管教练马琳曾指出她“顺风无敌,逆风焦虑”的弱点,陈梦开始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顶住全场嘘声,以4:2再度战胜孙颖莎卫冕,成为邓亚萍、张怡宁后的第三人。

荣耀背后亦有暗涌。

巴黎奥运女单决赛中,孙颖莎粉丝的嘘声几乎淹没陈梦的得分。

甚至,还有观众质疑她“靠擦边球取胜”。

面对非议,陈梦淡然回应:“竞技体育输赢正常,幸运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这种大气源自母亲的教导:“比赛不顺时,一切问题都会暴露,唯有心态能定胜负。”

赛场外的陈梦同样饱受争议。

作为“白富美”,她佩戴翡翠吊坠出席活动、参加时尚派对,被批“炫富”。

但鲜为人知的是,她热衷公益,为贫困山区捐赠器材,疫情期间捐款捐物,并担任海洋环保大使。

陈梦的“可爱”藏在细节里。她喜欢品茶、下棋,家中挂满书法字画。

尽管常年训练,仍坚持攻读研究生,2024年完成答辩。

她自嘲“没有叛逆期”,只因“不想让妈妈操心”。

在青岛,她是百姓心中的“自家闺女”,逛街时会与邻居寒暄,逢年过节必回老家陪姥姥。

表哥黄晓明曾调侃“高攀”奥运冠军表妹。

但在她遭误解时,他大表哥第一时间力挺:“她的荣誉配得上所有赞美!”

这种亲情互动,让陈梦的形象更显真实。

如今的陈梦,已开始规划退役后的生活。

她希望推动青少年体育教育,并继续公益事业。

母亲逢敏曾说:“乒乓球是她选的,但人生是她自己的。”

从童年被迫挥拍的女孩,到主动拥抱未来的女性,陈梦的故事不仅是竞技传奇。

我们看到的,更是一个关于成长、理解与自我觉醒的寓言。

冠军光环终会褪去。

但那个在球台前咬紧牙关的青岛女孩,依旧很坚强。

当年那个在嘘声中微笑的运动员,仍旧真诚地拥抱这个世界。

陈梦用人生证明:真正的成功,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非他人期待的模样。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