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演艺圈现如今的演员水平实在是参差不齐,很多年轻演员都颇有几分“才不配位”。
文|木子
编辑|娱叔
这年头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想要往演艺圈跨界发展一下。
一方面是演艺圈的流量实在太大,任谁都想来分一杯羹。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演艺圈现如今的演员水平实在是参差不齐,很多年轻演员都颇有几分“才不配位”。
这里面相对比较轻松的就是戏曲演员的跨界了,他们舞台功底过硬,也有表演经验,被不少网友戏称为“下凡”。
在这些“下凡”的戏曲演员中,陈丽君算是最成功的一个了。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塌房的,恰恰就是才火起来没多久的陈丽君。
两年前靠《新龙门客栈》爆红出圈,陈丽君在一下子成了知名度最高的青年越剧演员之一。
因此,在最近央视《文化十分》对越剧《我的大观园》的采访报道中,陈丽君也作为主角出场,向观众解读自己饰演的贾宝玉。
演员解读角色在每部作品中都是非常常见的,无论是饱受好评的老版《红楼梦》,还是颇受诟病的《新红楼梦》,里面的主要角色都会在采访中谈谈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陈丽君也不例外。
而因为陈丽君是越剧演员的缘故,很多人也都对她寄予了非常高的期待,希望她能在采访中说出点新的观点和看法。
事实上,陈丽君的发言的确做到了“新”,但可惜的是,“新”的不高级。
好消息是,陈丽君真的说出了一些以前演员没说过的新东西。
坏消息是,陈丽君这次说出来的新东西,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不同于其她一些演员对角色理解跑偏或者太浅显,陈丽君的问题是一个硬性的错误:她把贾宝玉说成了贾家的长子长孙。
短短一句话,就已经暴露了陈丽君很可能就没有好好研读过《红楼梦》。
在书中,贾宝玉称为“宝二爷”,单就这个“二”字,就已经确定贾宝玉和“长”无缘,又怎么能称得上是“长子长孙”呢?
而这已经不是陈丽君第一次在镜头前暴露自己的“才疏学浅”了。
在此之前,陈丽君就曾经把“韬”(tāo)念成了“稻”(dào),将角色的“角”(jué)念成了“角”(jiǎo)。
不过因为这两个字一个是生僻字,一个是多音字,也都被粉丝们以口误为理由所谅解。
只是这次,陈丽君的发言是明显的逻辑问题。
她选择性的忽视了贾宝玉有一个早逝的哥哥以及大伯,所以才能说出长子长孙这样的言论。
虽然说官方很快就下架视频,但并没有让观众满意。
其实细细分析,陈丽君这次的说法还远达不到“文盲”的水平。
毕竟演员只要能搞清楚剧本内容就行,至于其他,不理解也是情有可原。
真正让网友愤怒的,实则是娱乐圈内“文盲现象”的普及。
在娱乐圈中,年轻一代的演员是最早让网友们惊呼“文盲”的。
比如杨洋,曾在节目中将“驾驭”读成了“驾权”,闹出不少笑话。
而后来火起来的王一博,更是多次在节目中提笔忘字。
基本上每次写字,都要有好几个错别字,甚至还会现场“造”几个字出来。
甚至于后来央视都发文批评,表示这些“文盲演员”有必要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
知名演员陈宝国也建议,设立演员资格考试。
要求他写论文来分享表演心得体会,以此来倒逼演员们加强学习。
这次陈丽君的发言之所以会和“文盲”挂钩,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这些“文盲前辈”的影响,所以才会让网友们如此地激动。
谁都不希望“文盲演员”充斥演艺圈,可是静静思索之后,网友也不由得疑惑:
为什么现如今的“文盲演员”会这么多呢?
诚然,娱乐圈中存在硬捧某些“文盲演员”的情况,但从这一现象的泛滥不难看出:
这不仅是某些资方在背后操纵,更是市场的选择。
随着影视行业的市场化和娱乐化,不少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者也都“向钱看齐”,只想着怎么赚钱,而不想着怎么拍好作品。
为了缩短拍摄周期,很少再有剧组能像老版的四大名著拍摄一样,让演员们带薪学习原著了。
读原著这件事也从演员的必修课,变成了一个演员对自己专业提升的选修课,而演员们为了赶工作,往往也没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演技。
短剧演员李沐宸近日就因为演技向观众致歉,坦言自己长期地无缝进组,忽略了对演技的雕琢。
剧组一个个赶进度,着急忙慌的想要早点拍完早点收工。
而观众对电视剧的要求,实际上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
很多观众不再关注剧情节奏和拍摄手法,而更在意剧中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演员,这些演员的戏份够不够多。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演员本身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
能够好好演戏的演员,因为不能适应“速食市场”,往往不再被关注。
而能适应市场的演员,又很难静下心来精进演技、学习文化。
于是,“文盲演员”在市场的选择下,反而成了一种“新潮流”。
想要客观的评价演员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如果真的像陈宝国建议的一样,要更加注重知识水平的掌握,那很可能最后会有舍本逐末的风险。
可如果一直放任不管,现在不少演员的发言水平又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
归根结底,这其实是因为演艺圈内自己对演员要求较低所导致的。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硬性规定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业内风气的整体改变。
央视网|绝望的“文盲”,能演好戏吗?
来源:娱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