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一场因音乐节严重超时引发的争议席卷了各大媒体平台,引起了广泛讨论。回顾事件始末,在5月1日的常州太湖湾音乐节上,演员罗云熙在自己的30分钟演唱环节之外又整整超时了13分钟,导致最后上场的大轴歌手周深的设备搭建、参数调试、灯光音响联动的时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一场因音乐节严重超时引发的争议席卷了各大媒体平台,引起了广泛讨论。回顾事件始末,在5月1日的常州太湖湾音乐节上,演员罗云熙在自己的30分钟演唱环节之外又整整超时了13分钟,导致最后上场的大轴歌手周深的设备搭建、参数调试、灯光音响联动的时间被压缩成仅仅7分钟,原定于在周深开唱前的放烟花环节,从放两首歌压缩至一首歌,本应播放的赞助商广告也完全没有播出。这一重大演出事故虽然在周深和主办方的争分夺秒下被成功化解,但仍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大型演出在举办前需要在当地文旅局或相关单位进行报备,报备内容包括参演人员、演出场地、演唱曲目、起止时间等等。演出内容必须与报备文件一致,因此大型演出不允许临时增加没有报批的曲目,也不允许超时。一旦超时,主办方面临的不仅仅是罚款,还有未来承办演出的信誉度下降等问题。音乐节是由多位艺人参演的大型演出,更需要每一位艺人严格遵守时间安排,才能保证整场演出的顺利进行。
作为从演员跨界到歌手界参与音乐节演出的跨界艺人,罗云熙本应遵守音乐节的规则,尊重下一位歌手,但遗憾的是,他似乎没有意识到音乐节超时的严重性,在时间已经非常紧张、控台也在耳机里不断催促他抓紧时间的情况下,仍然在台上闲聊他“染头发”“头发掉色”等与音乐无关的内容,引起了现场观众的不满。在近两年影视寒冬的影响下,许多演员开始进军音乐节赛道,试图跨界寻找出路,但大部分演员没有自己的音乐作品,唱功也很一般,在音乐节的舞台上只能用闲聊来凑时间,导致非专业歌手进军音乐节后被人大量诟病。
诚然,作为消费者,我们欢迎专业水平过硬、尊重舞台和观众的歌手或跨界艺人登台演出,无论本职工作是什么,只要能呈现出音乐节应有的水平和质量的演出,我们都非常欢迎。但对于“演完就行”和“单向索取”的舞台使用者,对于不尊重同场艺人、观众和工作人员的傲慢者,对于漠视舞台流程和行业规则、不遵守舞台契约的行业混子,我们的态度必然是坚决抵制。罗云熙音乐节超时事件尽管被周深团队有惊无险地“抢救成功”,但这一演出事故本不应该发生,更不应该让无辜的专业歌手来托底——按照原本的报备流程,罗云熙的演唱曲目完全可以在自己的30分钟内演唱完毕,超时的主要原因是与音乐无关的闲聊。修艺先修德,尊重流程,是对每一位表演者的基本尊重。流程以外,比拼的更是作品和实力本身。
(文:璐璐)
来源:娱圈八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