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被大家称为是“反封建第一”,从默默无名的小透明到进入大众视野只因为网友一句玩笑似的提议——注销70万粉丝账号。
文:知识分子李一
编辑:知识分子李一
他被大家称为是“反封建第一”,从默默无名的小透明到进入大众视野只因为网友一句玩笑似的提议——注销70万粉丝账号。
谁能想到张树林真的就照做注销了账号,此后他像是被流量之神“附体”,开始各种疯狂挑战。
跑去封门村,一屁股坐上那传说“谁坐谁撞邪”的太师椅,还大剌剌地在破屋里睡了一晚;更绝的是,他穿寿衣跑去坟头睡觉,跟纸人结阴亲,甚至手持工具砸神像!
这些行为,直接把网络热度值拉满,无数人惊叹他的大胆,也因此,他迅速积攒了大量粉丝。
但是随着人气变高,很多人也发现张树林的面相竟然跟着变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如今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成为网红似乎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不少人凭借着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在网络上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和财富。
张树林便是其中一位极具话题性的网红,起初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娱乐博主。
直到张树林注销自己70万粉丝的账号,大家开始对这个看似“疯狂”的博主产生了兴趣,他也因此在网上逐渐站稳了脚跟,收获了一批粉丝。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轻松的挑战视频逐渐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张树林的热度也开始下降,他自己也陷入了创作的瓶颈期,视频播放量不如从前,涨粉速度也变得缓慢。
就在他为如何突破困境而苦恼时,一位网友在他的评论区留言:“你敢不敢挑战阴兵借道?”并贴心地解释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这个充满禁忌色彩的挑战瞬间点燃了其他网友的好奇心,大家纷纷在评论区起哄,询问他到底敢不敢尝试。
张树林察觉到这或许是一个重新吸引流量的绝佳机会,于是,他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开启了自己的灵异挑战博主之路。
他在深夜按照网友所说的方法,进行了“阴兵借道”的挑战,并将整个过程拍摄成视频发布到网上。
视频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播放量和点赞数直线上升,大家都被他这种大胆的行为所吸引。
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正式踏上了反封建迷信的挑战之旅。
信息来源:张树林抖音账号
随着“阴兵借道”挑战的成功,张树林在网络上的知名度迅速攀升,他的粉丝数量也开始急剧增长。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在反封建迷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接受各种更加离谱和惊悚的挑战,一次次地冲击着人们的认知底线。
封门村的太师椅传说在网络传得神乎其神,不少人路过都绕道走,张树林却被网友“拱火”后直接启程。
村里大爷好心劝阻:“那地方邪乎得很,进去容易出不来。”可他愣是在傍晚摸进村子,打着手电筒找到那把太师椅,一屁股坐下就开启直播。
“这椅子硬邦邦的,比我家木头凳子还硌人。”说着还故意晃悠两下。
当晚他直接在破屋里搭起帐篷过夜,第二天顶着两个黑眼圈出现在镜头前,得意地诉说着自己的居住体验,视频发布后,播放量直接爆了,粉丝跟着涨了好几万。
有了流量后,张树林的操作愈发大胆,别人把开过光的神像当宝贝供着,他却不知从哪弄来两尊,抄起工具就砸。
这样的举动直接惹怒不少信徒,评论区骂声一片,但他没当回事,转头又搞起“阴间三件套”:清明节穿寿衣睡坟地,半夜在乱葬岗和纸人玩笔仙,甚至还办了场和纸新娘的“冥婚”。
直播间里,昏暗的灯光下,他穿着寿衣和纸人拜天地,在千年槐树下,他更是上演“狠活”,扎破手指给纸人点眼睛,把写着自己生辰八字的黄纸点燃,还煞有介事地念咒。
围观网友看得提心吊胆,他却一脸无所谓,靠着这些“反封建”挑战,张树林粉丝轻松突破百万。
有人夸他是打破迷信的“勇士”,也有人指责他为博眼球毫无底线,甚至送他“阎王编外人员”的称号。
就在张树林的事业如日中天,粉丝数量持续攀升,广告合作邀约不断时,他却突然毫无征兆地停止了更新,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这一异常举动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展开了各种猜测。
有人认为他是遭到了“反噬”,毕竟他之前的那些挑战行为,尤其是砸神像等举动,严重触犯了一些人的信仰底线。
在那些信奉神灵的人看来,这是对神灵的大不敬,必然会遭到报应。
还有部分网友觉得他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精神崩溃,选择了逃避网络。
在网友们的翘首以盼和各种猜测中,几个月后,张树林终于再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然而,这次他的出现却让所有人都大为震惊。
曾经那个眼神坚定,天不怕地不怕的张树林不见了,视频中的张树林是一个面容憔悴、精神萎靡的人。
他的皮肤变得坑坑洼洼,满脸都是痘痘和痘印,看上去十分粗糙,印堂发黑,仿佛笼罩着一层阴霾,眼神中满是畏惧和迷茫,与之前那个大胆无畏的形象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这巨大的变化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表达自己的惊讶和疑惑。
“印堂发黑具象化了人还是要有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呢”
还有网友说:“他的面相这样难堪,难道是得罪了神明产生了变化而诡异。”
有人仍然坚信他是遭到了“反噬”,也有人开始怀疑他之前的那些行为是不是真的对他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的目标,为了吸引眼球、获取关注,一些人不惜做出各种出格的行为。
张树林的挑战行为虽然打着反封建迷信的旗号,但其中也不乏为了博眼球而过度炒作的成分,这种行为不仅对他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也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至于张树林面向上的变化,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