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一是火了2年,被认定为是王炸级别的历史传奇大剧《风禾尽起张居正》的选角终于定了。
最近国剧圈有好几个大新闻。
其一是火了2年,被认定为是王炸级别的历史传奇大剧《风禾尽起张居正》的选角终于定了。
主演定为口碑好也有大把实绩在手的胡歌,导演是拍摄过《如懿传》的汪俊,编剧则是常江和李洁。
从班底来看,这部剧也是冲着大爆款去的。
其二是拍摄于2017年,由黄健中执导的古装历史大剧《忽必烈》终于开播了。
只不过,这剧的播出方式比较特别。
一口气全集(60集)上线中国网元码app ,但需要付费播放,全集200元可永久观看。
尽管是在现在视频网站会员制收费观看的环境下,一部电视剧需要200元还是挺意外的。
当然,因为题材缘故,或许高价也能收获不少观众。
在很长一段时间,古装历史剧作为国剧领域里的重头戏,很容易产出高质作品。
从豆瓣国产剧评分TOP10的榜单来看,评分最高的就是《大明王朝1566》。
但奇怪的是,近些年古装历史大剧少了,甚至可以说消失了。
一方面是因为古装历史大剧的集数长,而国剧经历过疯狂注水时代后,已经明令上星剧的剧集长度要在40集以内。
这一点,就让很多历史大剧很难迈出第一步。
另一方面就是成本。
古装历史大剧的厚重感来自于服化道,表演和剧情,可谓是缺一不可。
特别是在近几年国产古装剧对于服饰越来越考究,想要拍出一部中上水准的古装历史大剧,难!
前期的历史细节考据,场景建筑的搭建,服装道具的选择,随便一项都能让制作方望而却步。
在这样的一个节点下,还有一部剧的“动作”吸引了大众的关注。
《风起大漠》(原名《霍去病传奇》)
它的出现,一方面填补了古装历史大剧多年来的空白,但与此同时争议也随之而来。
尽管有近些年靠男频剧爆火的张若昀挑大梁主演,有着张若昀父子档的再度强强联手,还没没能扭转这部剧“未播先骂”的局面。
究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
在看完这部剧长达5分钟的预告之后,我想我可能发现了关键所在。
下面,老孟就针对这部剧面临的三个关键难题,结合剧集发布的各种物料,来聊聊这部有一定年代感的历史传奇大剧。
第一个关键:积压了8年之久,长达75集的《风起大漠》是否还能对观众胃口?在《风起大漠》过审消息传来的时候,出现最多的评论是“终于来了”。
这部剧于2016年8月开机,拍摄时间将近一年,2017年7月正式杀青。
没想到,此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从杀青到现在,算下来有8年了。
其中经历过多次定档,撤档,大量删减(从92集删减到75集),才有了如今的“巨制”。
单从剧集的配置上可以看出,一开始这部剧确实是想冲着打造“爆款”去的。
该剧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是张健。
他有过口碑还不错的《雪豹之坚强岁月》,对于战争题材有自己的见解。
这次他在《风起大漠》里,也确实花了不少心思在战争场面上。
据说单是为了拍好战争大场面,剧组的预算就从3000万追加到1.1亿元。
战争场面规模宏大,涉及数千群众演员,拍摄周期更是长达一年。
从预告片里来看,且不论是否符合汉朝的历史记载,至少场面看起来确实宏大。
此外,剧组辗转内蒙古鄂尔多斯、贵州都匀等多地取景,就为了还原大漠边关的壮阔景象。
同时结合史书和汉代古建筑资料,剧组和贵州当地政府合作建造了中国最大的秦汉影视城。
并且在影视城内打造了淮南王府、卫青将军府、霍去病将军府及长安街等 200 多座秦汉时期的大小建筑,建筑面积达 15 万平方米。
从硬件来看,这部剧的用心程度显而易见。
但和大手笔的建筑造景相比,该剧的服化造可以用“辣眼”来形容。
10年前流行的高饱和度配色,不能够细品的形制,恍惚间像是回到了当年被“阿宝色”统治的审美畸形年代。
看看这主角团站一排带来的视觉冲击感,谁敢想象已经2025年了,还能看到这样的服化造。
除了服装造型之外,《风起大漠》的集数也让网友觉得“心惊胆战”。
近几年在国剧对于注水剧的整顿下,动辄50、60集的电视剧都已经消失了,更何况是75集的“鸿篇巨制”。
尽管已经从92集删减到75集,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删减的部分,可能删减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注水剧情”。
因为曾经的“叔圈顶流”吴秀波也是这部剧的参演者,在剧中饰演的是赵严,定位为赵家军首领,手底下有五虎将。
而当年他因为私生活丑闻被封杀后,所有作品要么删减要么换脸。
如果这次删减集数都是从他身上下手的话,那么对于其他角色的故事线也并不会有影响。
在央视都已经尝试播放微短剧的当下,这样的“历史”大制作真能吸引观众吗?
当然,《风起大漠》从开拍就被一部分网友抵制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当下什么都可以形成小圈子的氛围下,历史粉对于历史上有卓越功绩的主人公也是感情至深。
而霍去病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是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打仗未尝一败,封狼居胥,堪称一代战神,还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
他是一位少年天才,十八岁时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度功冠全军,获封冠军侯。
二十岁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2年后,他与舅舅卫青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
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也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大权。
可惜天妒英才,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汉武帝对他也是给足了荣耀,赐谥号“景桓”,还令他陪葬于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24岁,短暂却辉煌且传奇的一生,这样的人物并不好演。
在过往的影视剧里,也有过几个霍去病的形象。
较早一版出自1996年陈家林导演的《汉武帝》,由白凡饰演霍去病。
这一版本重在对汉武帝的刻画,卫青和霍去病的戏份不重,也没什么存在感。
同时,白凡出演该剧时已经34岁了,和历史记载中的少年战神相去甚远。
在2004年播出的《大汉天子2》里,李立扮演的霍去病在外形上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李立出演时23岁,能很好把握到霍去病鲜衣怒马的少年感。
然而,他帅气有余英气不足,少年将军的谋略和英武并没有很好展现。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的剧情进行了大改,剧中还有中霍去病跟李陵抢女人这种情节,就很难评。
相较之下,在《汉武大帝》中霍去病形象是最受大众认可的经典版本。
剧中的霍去病是由李乐扮演,出演该剧时他28岁,外形高大英俊、硬朗,骑术和剑术都很好。
最重要的是,他眉宇间有英气,眼神锋利得像一把刀,既有英气,也有傲气,还有杀气,将桀骜不驯的天才少年演绎到位,让人过目不忘。
他的霍去病还和翁斐然饰演的少年嬴政一起,被网友称作“他们短暂的入圈,似乎就是为了完成这个角色的使命”。
如今张若昀这部《风起大漠》,在预告片中的扮相也是少年将军,但在气质上确实没有李乐那种抓人眼球的锋芒毕露之感。
而且从演技上来看,当年出演时张若昀的演技还略显生涩,为了凸显少年英才,表现得有点用力过猛。
当然,相对于我们下面要谈到的更严重的“问题”,外形演技的不匹配反倒也能原谅了。
在古装剧里,近些年有一个词很火——限古令。
2012年,广电总局首次发布“限古令”,因为当时古装剧扎堆,特别是宫斗剧的泛滥和对历史不尊重的问题日渐突出。
为了净化古装剧的环境,便有了“限古令”。
随着网络平台的崛起,限古令的限制更加严格。
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背景下,广电对古装剧,尤其是对改编自“真实历史”的“历史正剧”的要求更加精细化。
从立项到拍摄都必须有专业历史机构背书和认证,要求“虚构情节不得超过30%”。
其中对于重要历史人物塑造,不得添加无史实依据的负面行为(如酗酒、暴虐),虚构感情线占比不得超过人物戏份15%。
从这方面来看,《风起大漠》颇有点“生不逢时”的味道,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它为何一拖再拖,播出困难的原因。
《风起大漠》立项之初,主创将正史记载的仅两千余字的霍去病内容填充出近百万字的剧本。
不仅将霍去病的出身塑造成更符合大众口味的“草根逆袭”,还虚构了霍去病与和亲公主的三角虐恋。
还将漠北决战改编成“七进七出”的武侠式对决。
这些和正史记载相悖的剧情,让这部剧在一开始就遭受历史粉的抵制。
2018年3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联合23位学者发表公开信,指出剧中存在118处史实错误。
还有历史粉写了“论文”,一一列举不符合史实的部分,发出“抵制号召”。
这一“盛况”和当年被各方看好的“剧王”《巴清传》和《大漠谣》相似。
当年也是有秦朝、汉朝历史粉向上写举报信,列举剧中的各种魔改,抵制这部剧播出。
最终《大漠谣》进行了角色名字替换,将背景设置为架空播出;而《巴清传》则是主演问题导致的被埋。
在已经放出来的5分钟预告片里,已经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有在兵营里为了一个女子的争斗。
让人无语的咯噔台词;
最雷人的要属一个霍去病与和亲公主的“吻戏”,尽管这个画面的背景是在需要“嘴对嘴喂水”的前提,但依旧彻底打碎我对这部历史剧的幻想。
之后预告片里关于霍去病和和亲公主的各种爱情宣言;
公主想要为爱殉情等画面,更是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以及他和匈奴王子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被威胁下放了敌方王子等......
如果剧播出后还是这样的剧情,除非改成架空新剧,否则别说历史粉接受不了,也会误导普通观众的。
值得一提的是,《风起大漠》对比同一时期拍摄但抢先播出的《武神赵子龙》,两部剧从服化造,剧情魔改,强加混乱感情线上可谓有的一拼。
不管怎么说,既然明确表示是改编自可考史料,那么对应历史基本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虽说历史大剧不好拍,但既然拍了,就要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历史空白的地方可以书写,但不可瞎写,胡编。
青石电影 | 老孟
来源:剧评风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