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通过社交平台、各种APP软件,见识自己未见识过的世界和场面,拿自己和他们做对比,会因为自身不足,产生丧气之感。事实上,人们也应该少看手机,少刷视频软件,应该去关注激励人成长的故事。
当下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通过社交平台、各种APP软件,见识自己未见识过的世界和场面,拿自己和他们做对比,会因为自身不足,产生丧气之感。事实上,人们也应该少看手机,少刷视频软件,应该去关注激励人成长的故事。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人来人世间走一程,便要留下自己的“脚印”,陕西农妇库淑兰的一生,激励着他人,也感动着自己。虽然她一生艰苦,但她的人生比电影还传奇,她用自己喜欢的剪纸,诉说着自己。
库淑兰出生于1920年的陕西咸阳旬县赤道乡王村,她能走进大众的视野,是因为她独特的剪纸手艺,她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库淑兰家境贫寒,六岁时她跟着母亲学剪纸作画,为她日后成为“剪花娘子”奠定基础。库淑兰在四岁时定下了娃娃亲,这为她日后悲苦的生活埋下伏笔,九岁时母亲给她裹脚,使得她走路困难,长大后不能久站,干活都跪在地上。
库淑兰读过书,也正是因为她读过书,让她内心坚定,在日后面对苦难时能够咬牙扛过。库淑兰学校读书她可以了解新世界、新事物,和同龄人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可在她15岁时,父亲给她定的娃娃亲,逼迫着她退学。
之后库淑兰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待在了家里,和母亲学做女工,同时给自己置办嫁妆。两年后,她嫁入婆家,生活的更加艰难,丈夫孙保印对她非打即骂。
库淑兰没有过一天好日子,她嫁过去后,不受婆婆的待见,更是被丈夫随意打骂。孙保印是家中长子,没有什么能力和文化,干活也不行,常做的事便是将妻子作为发泄的工具。
孙保印的封建思想严重,他将库淑兰当做发泄的对象、生育的工具,他没读过书,也不允许库淑兰读书见世面。库淑兰做家务,如果得不到他满意便会挨打,婆婆也经常对库淑兰颐指气使,从来没有一个好态度。
库淑兰在嫁给孙保印的十年间,曾生产了13个孩子,但由于灾荒和疾病,带走了10个孩子,最终留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对一个母亲而言,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十月怀胎,一个个孩子呱呱落地,成活率却很低,没有哪一个母亲可以受到这样的打击。
库淑兰一直生活在苦难中,并挣扎着,她的精神支柱是剪纸,她的母亲曾在她未出嫁前教过她学剪纸。库淑兰平日里除了做农活,便是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剪剪纸,教她们剪纸。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库淑兰所在的当地文化馆,无意中发现了库淑兰的剪纸作品。文为群是旬邑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他在见到库淑兰的剪纸作品后,亲自来到了库淑兰家,希望库淑兰能拿出更多的作品。
库淑兰自己从未想过,有人会因剪纸关注她,库淑兰在文为群来到她家后,她剪了更多的图样。也正是在文为群的帮助和鼓励下,她的剪纸剪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有名。
1986年西安美术家画廊举办旬邑剪纸展,库淑兰的作品也在其中,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她的剪纸作品也被更多的人认可。而库淑兰的丈夫却并不支持她剪剪纸,甚至对她仍然打骂。可库淑兰却不因此改变,她剪了一辈子剪纸,生活本身就很苦,她就这些乐趣,即便再打她,她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意。
库淑兰在创作作品时从来不打草稿,因为她有着长久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随手便能剪出好的作品,创造的作品总是构图丰满、色彩绚丽。
库淑兰也凭着她的剪纸技术,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她的作品还吸引了许多艺术家,也有不少人高价购买她的剪纸。而在2004年12月19日,库淑兰在外出采药时遭遇意外,不幸离世。
库淑兰的一生平凡也伟大,与苦难并存,她的大半生都在丈夫的打骂中度过,唯一热爱的便是剪纸。所幸她成就了剪纸,剪纸也成就了她。中国剪纸艺术,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她优秀作品的缘故,库淑兰的名字会被很多人记得。
来源:晓爱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