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与金采风齐名,却在巅峰隐退!揭秘袁派“东韵”的传奇人生!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2 16:51 1

摘要:说起越剧界的大腕儿,很多人张口就能说出茅威涛、方亚芬。但要是问起袁派第二代传人里的“隐藏大佬”,知道朱东韵的人恐怕不多。这位曾和金采风并肩的角儿,为啥早早退居幕后?她的故事,比越剧唱本还精彩!

说起越剧界的大腕儿,很多人张口就能说出茅威涛、方亚芬。但要是问起袁派第二代传人里的“隐藏大佬”,知道朱东韵的人恐怕不多。这位曾和金采风并肩的角儿,为啥早早退居幕后?她的故事,比越剧唱本还精彩!

越剧界的“潜力股”,一开口就惊艳众人

1934年,朱东韵在苏州呱呱坠地。谁能想到,这个水灵灵的小姑娘,日后会在越剧界掀起不小的风浪。16岁那年,她进了东山越艺社,第二年就跟着剧团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后来成了上海越剧院的“正规军”。

那会儿的朱东韵,往台上一站,扮相端庄大气,身段苗条婀娜,天生就是演青衣、闺门旦的料。她嗓子更是一绝,甜润清亮,辨识度拉满。关键人家还特别灵,不管啥流派,听两遍就能抓准精髓,尤其是袁派唱腔,简直像刻进了DNA里。

要说她有多厉害?连袁雪芬都亲自下场指点!得到大师真传后,朱东韵就像开了挂,《盘夫索夫》里的严兰贞、《劈山救母》的华山圣母,一个个角色被她演活了。她还经常给袁雪芬、范瑞娟这些大腕儿配戏,一点不怯场,反而把配角都演得闪闪发亮。

最绝的是,朱东韵不光会演,还特别懂唱腔设计。她唱袁派,但不照搬老路子,而是根据角色性格,把傅派等其他流派的特色揉进去。比如演祝英台时,她的唱腔既有袁派的韵味,又多了几分少女的俏皮;扮崔莺莺时,又唱出了大家闺秀的含蓄。1959年,她凭《百花赠剑》在上海市青年演员会演上拿奖,实打实的“潜力股”。

给电影皇后配唱,差点成新流派创始人

1963年,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要拍《金枝玉叶》,找上海越剧院合作。电影里公主君蕊的角色,由香港影星夏梦出演,可唱的部分找谁呢?导演一眼就相中了朱东韵。

要知道,夏梦在当时那可是“电影皇后”级别的人物,能给她配唱,是多大的荣誉!更难的是,这次朱东韵唱的不是拿手的袁派,而是吕派。换别人早慌了神,但她硬是把吕派的华丽、婉转拿捏得死死的。电影一上映,观众都惊了:这声音和夏梦的表演简直绝配!公主的傲娇、得意,全从唱腔里冒了出来,直到现在,这段配唱还被越迷奉为经典。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朱东韵妥妥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又一个创立新流派的旦角。可谁能料到,命运跟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巅峰隐退!一场变故改写人生剧本

特殊十年,朱东韵被迫离开了舞台。等她终于能重返心爱的剧场时,又因为身体原因,身材走了样。对靠扮相和身段吃饭的戏曲演员来说,这几乎是致命打击。无奈之下,她只能忍痛告别舞台。

但朱东韵可不是轻易认输的人。不能在台前唱戏,那就转战幕后!她成了《孔雀东南飞》《祥林嫂》等大戏的幕后领唱。每次一开嗓,声音里都是戏,把主角的情绪烘托得恰到好处,导演们都直夸:“有她领唱,这戏稳了!”那段时间,她成了越剧院的“御用配唱”。

1984年,朱东韵还干了件大事!在作曲家刘如曾的帮忙下,她重新整理了袁雪芬早期的剧目唱段。别人照着老谱子唱,她偏要创新,给唱腔加了不少细腻的处理,注入了青春活力。像《断肠人》《香妃•哭夫》这些唱段,既有原汁原味的袁派味儿,又带着独属于她的“东韵”,好多老戏迷听了都直拍大腿:“这才是袁派该有的样子!”

甘当绿叶,成就新一代越剧天后

后来,方亚芬成了袁雪芬的学生。但那时袁雪芬年纪大了,又忙着剧院的管理工作,没时间手把手教。朱东韵二话不说,主动扛起了培养新人的担子。

1989年,朱东韵整理《白蛇传•断桥》唱段,不仅加了大段唱词,还亲自谱曲。新写的部分和老唱腔无缝衔接,把白娘子对许仙又爱又恨的纠结劲儿,唱得让人揪心。方亚芬学了这段后,直接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代表作,每次唱都能让观众听得入迷。可以说,方亚芬能有今天的成就,朱东韵功不可没。

2009年,朱东韵因病离世。虽然她早早离开了舞台,但她留下的“东韵”唱腔,还有培养新人的那份热忱,一直影响着越剧界。下次再听袁派经典唱段时,不妨想想这位传奇的艺术家——她用另一种方式,在越剧的舞台上,永远绽放着光芒。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