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顾全家的住房困境,要从2021年全妈妈那段催人泪下的采访说起。当时她哽咽道出的"希望在村里盖栋楼,让孩子们回家都有房间住"的心愿,牵动了亿万网友的心。
当全爸爸在宅基地上与施工方认真商讨的身影被镜头捕捉,这个奥运冠军家庭期盼已久的安居梦终于照进现实。
从东京奥运会一跳成名到如今,全红婵用金牌改变了全家命运,而此刻,她最朴实的家庭愿望正在家乡湛江迈合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回顾全家的住房困境,要从2021年全妈妈那段催人泪下的采访说起。当时她哽咽道出的"希望在村里盖栋楼,让孩子们回家都有房间住"的心愿,牵动了亿万网友的心。
殊不知,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背后,却卡在宅基地审批这个关键环节。即便女儿已成为世界冠军,即便家中已有足够积蓄,农村建房的政策红线依然难以逾越。哥哥全进华曾在直播中无奈表示:"不是有钱就能盖,得符合规定。"
转机出现在今年四月,一位专注乡村别墅建设的博主突然晒出照片,证实全家已获得宅基地审批,项目即将开工。
从曝光的资料看,这块位于Y140乡道旁的土地面积约120平方米,按照当地"三层半"的建筑标准,完全能满足七口之家的居住需求。
照片中全爸爸戴着草帽、穿着朴素,正与工程人员仔细核对施工细节的模样,让网友直呼"太接地气"。
值得玩味的是这个建房时机,恰逢全红婵进入难得的休整期,家人选择此时推进建房大计,或许正是为了不让女儿分心。要知道,这个14岁就扛起家庭重担的姑娘,至今仍保持着"想赚钱给妈妈治病"的单纯初心。
而她的哥哥全进华也没闲着,凭借助农直播斩获"抖音电商优秀溯源作者"称号,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妹妹回报家乡的愿望。
业内人士分析,全家新房的建设堪称"史上压力最大的民宅工程"。承建方不仅要面对上亿网友的监督,更要经受工程质量的历史检验。但从施工方"顿顿饱比一顿饱重要"的表态来看,他们显然深谙其中分量。
有建筑专家推测,按湛江当地气候特点,这座小楼很可能会采用防潮抗震设计,既实用又安全。
放眼全红婵的成长轨迹,从破旧农舍到即将拔地而起的新居,这个家庭的蜕变正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当明年全红婵结束赛事返乡,迎接她的不再是大伯家的借住房间,而是属于全家人自己的温馨小楼。这种踏实安稳的幸福,或许比任何金牌都更令这个质朴的姑娘珍视。
一砖一瓦筑就的不只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一个寒门子弟用实力改写命运的见证。当新房的夯土机开始轰鸣,我们仿佛又听见了那个跳水台上传来的清脆水花声——那是梦想照进现实的美妙回响。
来源:热情圆月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