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了北京晚报五色土·家版刊登“剧务主任跑龙套”的文章后,我陷入了沉思,忆及自己在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基地当了一回“电影演员”的经历,其时还扮演了三个“角色”呢!
▌侯满玉
看了北京晚报五色土·家版刊登“剧务主任跑龙套”的文章后,我陷入了沉思,忆及自己在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基地当了一回“电影演员”的经历,其时还扮演了三个“角色”呢!
那是十几年前的某天早上,朋友小赵打来电话问:“在家闲着吗?”我说:“是的。”他说:“闲着没事,你到六里桥北里来一趟,给朋友帮个忙吧。”于是,我照小赵说的路线,乘地铁,倒公交,我来到六里桥北里。
小赵带着十几个人一部车,正等候着我。有一个姓丁的和我年龄相仿,其余都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小赵说,朋友请咱们拍戏。我说从未拍过戏,怕干不了。他说,导演让干啥就干啥,听人家的就行了。于是,我们被带到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影视拍摄基地。
下车后,剧务安排六个青年人换上崭新的国民党士兵制服,我和老丁各着一式崭新的国民党军官制服,装模作样地来到摄影棚。
导演让剧组工作人员把围桌摆放的四把椅子拎走,给了我俩一人一支铅笔,说:“你俩是作战参谋,围桌看地图,用铅笔比划着研究作战计划。注意,说话别出声,不许抬头。”“国军作战指挥部”里,两个“机要兵”头戴耳机,正在忙碌地接听收发机要电报。“军长”和“司令”正在交谈着什么。我和老丁低头看地图,用铅笔指指点点比划着,口动而不出声。
拍摄完毕,导演说:“你们俩演得不错,比我预想的好。”我说:“谢谢导演的鼓励。”剧务应召而来,俩人小声商量着什么,导演突然声音大起来说:“怎么搞的,参谋都能当军长啦!”
老丁悄声对我说:“咱俩要升官了。”
谁知,剧务让我俩换上老百姓服装,来到另一个拍摄场地。
在“菜摊”和“包子铺”前,导演给我们说戏:“你俩一个是卖菜的,一个是卖包子的,吆喝时切记不要出声。”于是,我俩便一个“卖菜”,一个“卖包子”。
这个场景拍完,剧务安排我和老丁又换上了“八路军”服装,每人领得一支三八大盖步枪,腰挎“子弹袋”和3枚“手榴弹”。化妆师为我们化了妆。其实,就是在脸部和脖颈处抹上了黑灰。把我们弄得灰头土脸、烟熏火燎的样子,这就预示着我们要上“战场”了,与“国军”刀枪相见,有一场“短兵相接”,或“炮火连天”的交战。
随同年轻的“八路军战士”,我们一起来到导演面前,听他说戏。导演一眼就认出我俩,说,“两个刚演了国军参谋,咋又成八路了?”
我诙谐地说:“投诚过来的呀!”“那得有这个情节呀!”导演说,“不行,冰天雪地的,你们年龄大了,哪能经受得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
剧务把我俩带离了“八路军”的队伍,说:“天寒地冻的,你俩到篝火旁烤火去吧。”
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全副武装”的我和老丁迟迟不愿脱下“八路军战士”的服装。老丁持着道具枪,心有不甘地走来走去。我埋怨导演“取消”了我们当八路军战士上战场的资格:“我不愿意当国民党你却让我穿上了国民党军官制服,还慷慨地给了那么长的镜头……”正说着,突然一声哨响,三颗信号弹在漆黑的夜空划过,顿时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火光冲天,喊杀声一片。可我俩只有闻声张望的份儿。
这个耗时一天加半夜拍摄电影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曾经有过当电影演员的梦想,不承想,到老却实现了,我俩精神饱满,演得一本正经。虽说只有短暂的一天,却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演成八路军战士啊!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