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自以为是的吕原,送喜糖的连亦怜,让人越看越郁闷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10 18:53 3

摘要:当一个从男性视角描写当今女性择偶标准与人生追求的故事,被一个女性编剧以女性视角重新构建与解读后,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当一个从男性视角描写当今女性择偶标准与人生追求的故事,被一个女性编剧以女性视角重新构建与解读后,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作为《我的后半生》的原著小说,你能想到《奇葩奇葩处处哀》是一部曾经荣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中篇小说吗?

作为《奇葩奇葩处处哀》的作者,你能想到这部由女编剧蓝小汐改编的电视剧,身上有着一连串荣誉与头衔的作家王蒙,是在自己八十一岁高龄时,才写出(或者说出版)了这本小说吗?

虽然我并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但此时此刻的我却坚信,这一次完全丧失了原著灵魂的改编,一次让人越看越郁闷的改编。

如果说沈卓然在原配离世后先后与连亦怜、聂娟娟发生的故事,是一种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情感寄托与精神慰藉。

那么这位由粉丝强行变身为沈家女主人的吕原,或许只是为了吹散沈青精神出轨艾斯的迷雾,又或许是为刘丽娜与小白之间的酒吧时刻,找到一个让人相对舒服的前置条件。

看到这样的一个吕原,我很难想象小说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她也是曾经的工人阶级吗?她也是荣获过劳动模范的劳模吗?她也是因为老公出轨愤而离婚独自己带着女儿辛苦一生的妻子与母亲吗?

难道小说中的吕原母女,同样都是经历过丈夫出轨的妻子吗?难道作为吕原的孙女,终究也逃不过将来有一天遇到出轨渣男的命吗?

作为一个“资深电视剧”观众,我可以理解在当下四十集的大门槛面前,追求效率成为了电视编剧无法绕开的梦魇。

作为一个编剧上的门外汉,我不太明白的是:难道改编一部小说,必须要将这本小说中所有的情节、人物与内容,都搬进只有四十集的有限篇幅中去吗?

相对于连亦怜与聂娟娟与沈卓然的相识与相知,吕原这种强行进入陌生人与陌生家庭的人物设定,真是一个能让从编剧到导演都能认可的逻辑设定吗?

作为一个连孙女都会害怕的外婆,一个从女儿到丽娜都会在她面前感到心慌的老年女性,吕原是基于怎样的自信,认为沈卓然这种高知会看且接纳自己的?

也许自带被前夫出轨的吕原,自带可怜且坚韧女人的BUFF,但这不足以成为可以被旁人接受、接纳她的理由与条件。

为了能让吕原快速改善与沈卓然之间的关系,甚至不惜让找了一个比沈卓然更大老头的连亦怜,突然跑回来给沈家上上下下送喜糖。

这是一种怎样的设计,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心理刻画?

一个五十岁的中年女性,一个心中只想给儿子找到下半生安稳的中年母亲。

连亦怜这个在医院混到护士长的女人,不仅只能跟儿住宿舍,而且还要用自己的后半生给儿子换一套房子。

节奏太快不是你的错,让我产生与你不同的理解,难道也不是你的错吗?

是你为了追求苦情过于埋汰连亦怜这个角色呢,还是对当下社会救助制度与沈卓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有所误解呢?

一个早在接受沈卓然之前就被连亦怜提出来的要求,被沈卓然刻意的忽略和遗忘了。

一个引发不了沈卓然任何情感与精神感觉的吕原,只因为她与女儿之间发生了争执,但堂而皇之的在沈卓然家中住下了,甚至还俨然成为了沈家的新一代女主人。

难道这就是“文化部原部长”写出的小说吗?难道这就是“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创作的故事吗?难道这就是担任国内多所知名大学教授、名誉教授与顾问的文学实力吗?

又或者说,这只是一次当下编剧改编小说IP的常规操作,常规到我很难对著有近百部小说的小说作者产生任何好感与阅读欲望,这可真是一次让人越看越郁闷的观剧经历呀。

关于《我的后半生》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花煜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