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7年4月14日,对于白冰冰而言,是人生坠入无尽黑暗的开端。
文|知微
编辑|先锋谷
“在第14次试管时,我的医生朋友甚至恳求我放弃...”
面对采访,白冰冰坦然说出这句话,却难以掩盖她的心痛。
7年时间里16次试管,承受上千次的穿刺之痛却不肯放弃。
已经年近古稀的白冰冰,到底在追求什么?
一切的根源,还要追溯到28年前那场震惊全台湾的惨案。
1997年4月14日,对于白冰冰而言,是人生坠入无尽黑暗的开端。
她的女儿白晓燕,年仅17岁,正值青春妙龄。
却在上学途中被绑架。
而且还是被三名背负前科的亡命之徒盯上。
歹徒们将白晓燕强行拖入车内,随后疾驰而去。
从此,白晓燕的噩梦正式开启。
她被黄色胶带封眼,遭受裸照威胁,甚至被残忍地切下小指。
更是被逼着亲手写下求救信,让母亲白冰冰拿钱换人。
当时的白冰冰,已经是台湾知名艺人。
拿钱赎人,对她来说不算难事。
可谁能想到,白晓燕最终并没能被救出来。
对于白冰冰而言,女儿就是她的全部。
白晓燕离开后,白冰冰曾坦言:
“女儿被杀后,其实我也已经不存在了”。
留在人世间的,只剩下一个空荡的灵魂。
白冰冰的婚姻并不幸福,她的前夫是日本漫画家梶原一骑。
年轻的白冰冰怀揣着对爱情的憧憬,与心上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这段婚姻,从仿佛一开始就被命运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在异国他乡,白冰冰孤身一人,仅靠爱情维持生活吗?
生活里的种种矛盾,都在逐渐侵蚀着夫妻间的关系。
正当她在婚姻中苦苦挣扎时,发现自己怀孕。
但孩子的到来,却并没能成为夫妻关系的黏合剂。
怀孕期间,她亲眼撞破丈夫的私情。
被背叛的痛苦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于是,她在怀孕7个月时回到家乡,独自生下女儿。
后来,白冰冰没有再婚。
她成为单身母亲,和女儿相依为命。
作为母亲,白冰冰对女儿的爱是深入骨髓的。
看到绑匪送来女儿的半裸照片,以及血淋淋的手指时。
她整个人都崩溃了。
更让她无法释怀的是,女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看到的竟是歹徒狰狞的面孔。
经历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恐惧和痛苦。
想到女儿的经历,白冰冰甚至想追随而去。
可她的生活还要继续。
女儿的离去,让白冰冰的生活失去方向。
她感觉自己的生命也被彻底掏空。
或许是一个人太孤单,也或许是太想念孩子。
为了能再次体验做母亲的幸福。
她开始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求子之路。
当时已经42岁的白冰冰,开始尝试试管婴儿。
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成功率也并不高。
第一次试管婴儿失败后,她没有气馁。
可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都以失败结束。
甚至连她的主治医生都让她放弃。
为了促排卵,她要注射大量的激素,对身体的伤害可想而知。
到第10次的时候,医生护士都对着她的肚子喊加油。
到了第12、13次的时候,医护人员都劝她不要再坚持下去了。
每一次满怀希望地等待结果,最终换来的却是失望。
这个过程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煎熬。
2025年4月9日,白冰冰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而她在讲述的过程中,时刻不忘怀念自己的女儿。
甚至她坚持试管,就是为了让女儿再回到她的肚子里。
让人惊讶的是,7年时间,她一共做了16次试管婴儿。
每次试管婴儿,都需要经历取卵、移植、等待...漫长过程。
每一次的失败都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为了做试管婴儿,她身上一共被扎了3200多针。
胳膊、大腿、臀部,甚至肚子上都布满了针孔,肉都已经打硬了。
更残酷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卵子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等到最后,卵子一颗也没有了,甚至做到月经都干了。
白冰冰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放弃再次成为母亲的希望。
求子之路的终结,对她而言,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形容自己就像一个苦行僧,在看不到尽头的痛苦和挣扎中苦苦煎熬。
更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命运要如此对待她?
回看28年前的惨案,白冰冰的痛苦不光来源于女儿的去世。
让她心寒的,还有媒体的表现。
诸多媒体为争抢流量,甚至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人性。
为了抢夺所谓的“独家新闻”“头条新闻”。
他们完全不顾白冰冰的苦苦哀求和警方的再三警告。
对案件进行无孔不入的报道,把劫匪闭上绝路。
白冰冰得知女儿被劫走后,立马报警。
本该一场警方秘密侦破、全力营救的绑架案。
却因为消息泄露,被台湾媒体盯上。
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为了吸引眼球,上百家电视台的转播车将白家围得水泄不通。
记者们纷纷架起长焦镜头对准白家窗户,更有甚者冒充警察混入现场。
白冰冰曾跪地哭求媒体“不要报道!”
因为她知道惹怒劫匪后,女儿的下场可想而知。
而且即便女儿能平安归来,看到铺天盖地的炒作报道又该如何面对?
可惜事实却是,没有媒体顾及白冰冰的感受。
她的哀求,换来的却是报纸醒目的头版标题《白冰冰女儿遭绑,断指勒索》。
她最脆弱、最需要安静和空间的时候,却被媒体无情地把她暴露在公众面前。
赎人的路上也是如此,媒体完全不在乎会不会影响到人质的生命安全。
绑匪要求白冰冰独自交付赎金,可媒体车队却紧紧跟随。
4月17日首次交易时,数辆采访车尾随白冰冰车辆。
警察怒斥媒体:“你们在S人!”
但记者们却高喊:“其他媒体不走,我们也不撤!”
救人的追逐战中,绑匪先后7次更换交易地点。
都因为媒体的跟踪而放弃交易。
白冰冰也多次失去拯救女儿的机会。
最后,绑匪彻底失联。
而白冰冰最终也只等来女儿的尸体。
但媒体们却并未将其当回事,依然在忙着炒作。
白冰冰为女儿担惊受怕的时候,媒体仍在大肆炒作。
甚至将白晓燕尸体的照片作为独家猛料刊发。
一些媒体为了制造噱头,博取关注,不惜编造谣言,歪曲事实。
捏造白冰冰和绑匪有生意纠葛的假消息,暗示白晓燕的绑架是报复行为。
种种不实报道,让白冰冰在承受丧女之痛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折磨。
媒体的过度曝光,暴露警方的侦查方向,最终导致悲剧。
白晓燕被绑架案件中,媒体的无良操作,无疑成为加速悲剧的催化剂。
为了博眼球、抢流量,全然不顾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感受。
无视新闻伦理道德,将一场本可妥善解决的营救行动搅得一团糟。
警方最终找到白晓燕的尸体。
可直到此时,媒体还是没有停止恶行。
竟然拍摄并刊登白晓燕不打码的尸体照片。
让人震惊,也让人觉得无法理解。
记者报道事实,本应该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可是却为了所谓的流量最终将案件逼向无法挽救的地步。
除了绑匪,这些无良的媒体说是凶手之一也不为过!
白晓燕的悲惨遭遇并非个例。
在舆论的浪潮中,还有许多人深受媒体无良宣传影响。
恶意造谣、抹黑他人...种种情况数不胜数。
但凡有些名气的人,都逃不过媒体的“盯梢”。
即便是在28年后的今天,依然难以避免“媒体效应”。
白晓燕的案件,给所有的媒体都敲响警钟!
新闻报道的底线应该是尊重事实、尊重隐私、尊重人性。
媒体的职责是报道真相,而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牺牲个人权益和社会公义。
但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媒体丧失职业道德和底线。
他们的无良宣传,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
白晓燕只是众多受害者中的冰山一角。
希望在未来,媒体能重新回归职业操守。
避免让更多的人,成为无良媒体追求流量的牺牲品。
白冰冰的故事,远比想象中更加曲折和悲痛。
16次试管婴儿的尝试,是她对母爱的执着,也是对命运的抗争。
7年时间,3200多个针孔,见证了她在求子路上的艰辛。
女儿的惨死是她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直到现在,她提起女儿依旧是控制不住的悲伤。
希望她早点能够走出阴霾,真正迎来新生。
也希望所有媒体都能以此为戒。
对报道负责、对生命负责,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