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贵”这个名字,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的意象,人们总把它和苦难联系起来。
还记得余华经典作品《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吗?
他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乐观、坚强地活着。
“福贵”这个名字,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的意象,人们总把它和苦难联系起来。
在河南新乡卫辉市唐庄镇南司马村,一个27岁的年轻女孩却给自己起名“李福贵”。
视频里,李福贵的日常就是种地、摆摊,她频繁出现在农田、菜市场、集市和乡村小路上。
在众人的印象里,走街串巷地摆摊很辛苦。
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做。
其实,几年前,李福贵也像其他年轻女孩一样,在城里做白领。
她长相秀丽、个子高挑,很难看出她来自怎样的家庭、经历过什么。
后来,她返乡养家,并靠摆摊出名,这中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突遭变故,她成为家人的“顶梁柱”
李福贵,原名李亚,1998年出生在河南新乡卫辉市的农村家庭。
她的家庭不仅穷,在村民眼里也很不寻常。
父亲只有5岁孩子的智商,有残疾人证,只上过小学二年级。他找对象殊为不易,经人介绍才娶了李福贵母亲。
她的母亲先天残疾,不会说话,不会上厕所,生活不能自理,身高与六七岁孩子无异。
可李福贵身材高挑,她皮肤白皙、面容姣好,完全没有遗传父母的生理缺陷。邻居们都说她是抱养的女儿,像是坠落这个特殊家庭里的“天使”。
因为父母不具备养育能力,从小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两位老人勤劳能干,拼尽全力给福贵爸爸和叔叔盖了新房,还把李福贵拉扯大。
多年目睹爷爷奶奶的辛苦操劳,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2013年,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年纪尚小的她决定辍学,到新乡市打工。
刚开始,她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但她会给家里寄回一半,尽管剩下的生活费非常紧张。
2017年,想学一门手艺的李福贵到影楼做化妆助理。
跟爷爷奶奶一样,她也有不怕苦的精神,半年多工资就涨到了2500元,李福贵还学到了拍摄剪辑视频,工资和技能都在往上走,能在城市里扎根生活了。
同时,长相漂亮、性格随和的她还嫁给了城里人,迈入了人生新阶段。
独自在外打拼的她,事业、婚姻和生活越来越红火。
可天不遂人愿。
2018年前后,智商本就有问题的叔叔在工地打工时腿被砸伤,术后留下了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成了双重残疾,只能在村里打零工。
2020年,李福贵的奶奶又过世了。远嫁到这里的婶婶不堪重负,对这个雪上加霜的家感到绝望,选择“逃”回娘家。
为了接婶婶回家,爷爷让李福贵和亲戚们不远千里跑到贵州,却吃了闭门羹。
婶婶家不同意放人,觉得以前奶奶在的时候,还有人一起分担,现在奶奶走了,她回去日子太难熬。
李福贵拉着婶婶的手说“回家吧”,婶婶态度坚决。她已对这个家死心。
李福贵理解婶婶的想法,不怪她。
可婶婶走后,刚成年的堂弟、上小学的堂妹、残疾的叔叔、父母,随之陷入窘境。
养活全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了80多岁的爷爷身上。
李福贵和爷爷
这个老弱病残组成的家,在接二连三遭遇重创后,已经摇摇欲坠。
李福贵从小由爷爷带大,对他感情深厚。看着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还要拉扯一家老小的爷爷,她心疼不已。
如果单单把自己过好了,家人还生活在深渊谷底,那对她来说没有意义。
可没想到这时,她连自己的幸福也失去了。
在夫家眼里,她本就是高嫁。李福贵也对自己的家庭有点自卑,在婚姻里少了很多话语权。
尽管她姿态卑微,最终还是留不住这段感情。
同时失去亲人和婚姻,李福贵尝到了命运的造化弄人。
可她不想就此沉沦,想要改变破破烂烂的生活,成为人生和家人的“顶梁柱”。
2022年底,李福贵辞职回家。
可一个女孩想在农村凭一己之力谋生养家,注定困难重重。
哪怕只是缝缝补补
回村后,李福贵发现,最难的就是赚钱。
家里只有几亩地,村里也没有适合年轻人的工作。
刚成年的堂弟因为想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不想跑腿打零工,至今在家待业。
李福贵没想那么多,她觉得先活下去最重要,就从力所能及的做起,每天和爷爷一起干农活。
春天,她陪爷爷一起赤脚浇地、俯身给桃树翻土施肥,中午不回家,洋葱加饼干就是午饭。
有什么苦活、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只要自己多干一点,爷爷就少辛苦一点。
夏天,桃子成熟,可收桃的人嫌桃子青,只收一半,剩下的1000多斤卖不掉怕要烂在地里。
看着爷爷发愁的眼神,胆大的李福贵决定自己去城里摆摊。
她跟邻居大姐借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趁着叔叔和爸爸中午休息,把1000多斤桃子装车。
第二天凌晨三点多,她就出发了。路灯还未熄灭,她已进入了工作状态。
其实,她也没有卖桃经验,但知道人生处处都是挑战,只能迎难而上。
面对过路的人们,她一边吆喝“自己家的桃,可甜”,一边邀请路人品尝。
李福贵从天蒙蒙亮卖到太阳落山,辗转五六个地方,近40摄氏度高温下站一天,渴了喝自己带的水,饿了随便吃两口馒头。
顾客看到她大中午还在摆摊,劝她回去休息,可卖不完,她不想回家。
好在,她做生意实诚,待人热情,还主动给顾客抹零。几天后,桃子都卖完了,她高兴地回家给爷爷报喜。
爷爷从屋里端着一碗烩菜走来,他不关心钱,只让她好好吃饭。
在她看来,生活很难,家里很穷,但家人的爱让她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没有桃子可卖的时候,她就学着去卖煎饼馃子,去集市上卖菜。白天卖,晚上剪视频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不管是干农活,还是摆摊卖货,无论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她的脸上总是笑容灿烂,对生活的热情从未减少。
慢慢地,她靠着摆摊卖货,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了。可李福贵还有更大的想法:让家人和家庭环境变得更好。
她想尽全力挽救这个水深火热的家庭,哪怕只是缝缝补补。
即使身居沟壑,也要仰望星空
家里的厨房老破不堪,她用挣来的钱请工人师傅砸掉旧灶台,装上了新锅台、新厨具,厨房很快焕然一新。
不大的院子,她收拾起来也处处用心。
一进院,多盆绿植,生机盎然。
走近会发现,薄荷绿的绿植架子是李福贵拿木板拼接的,花盆用草帽、编织包装饰,墙外伸进来的树枝上还挂了几个风铃。
屋内也收拾得干净利索,窗上的窗花、家里的窗帘和沙发靠背罩都是她做的,墙上挂着温馨的全家福和一些日常照片。
只要在家,李福贵都会给家人做饭,细心照顾父母,给母亲剪头发洗脸,教她上厕所,仿佛照顾孩子一般。
她用挣的钱带爷爷出去旅游看外面的世界,那是爷爷生平第一次走出家门。
她还带着全家人去赶集、吃火锅、吃冰激凌,和大家分享美好新鲜的东西。
因为很早就辍学,为了多学知识多学技能,闲下来李福贵还会看书。
做这些喜欢的事,不光她的心情会好,连带着全家人都在向着美好渐变。
她的努力给家庭增添了很多色彩。
居住环境变得更美了,爷爷的叹气变少了,从来不说话的母亲学会自己上厕所了,也能说一些简短的话了,父亲和家里的交流也变多了,生活变得更有希望了……
带着家人一起蝶变的李福贵,自身也获得了成长。
从前在第一段婚姻里,她为自己的父母感到自卑,现在觉得这些都不用在乎,命运给的牌,就好好打。
由于模样和父母大不相同,时常有人问起:究竟是抱养的还是亲生的?
而李福贵的回答始终只有一个:
“这些并不重要,既然生活给了我这样的安排,那我应该做的就是如何活得更加绚烂。”
赶集会时,她会带着妈妈一起,爷爷说有人会笑话,她内心很强大,不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
人群里,高高的她始终紧紧牵着小小的妈妈。
在她眼里,最美的生活不过当下。
自己尚年轻,爸爸叔叔勤劳,爷爷身体安好,家人团结努力,一起把家过成期望中的模样。
她的善良不仅治愈着家人,还温暖着更多人。
因为自己从苦难中渐渐走出了希望,她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看到都会伸出援手。
去农村卖糕点,她会看望留守儿童,给她买衣服文具零食,看到女孩手上的冻疮,给她买护手霜叮嘱她常抹。
卖煎饼时,常常看到一个捡垃圾为生的老人,李福贵担心他饿着,每次都会送给他一个热腾腾的煎饼。
年纪大的叔叔阿姨们买了她的糕点,她会抹零多送,老人们亲切地唤她“闺女”。
或许,善意从不会石沉大海,她也被朴质的爱意包裹着。
去三轮车店买车时,老板佩服她的孝心和勇敢,给她打了大折扣。
卖桃子时,一位老人买完仍然热心守在摊位前帮忙,直到她离去。
一位姐姐想让她早点回家,故意多买了几把菜。
晚上在小区门口卖菜,阿姨们叮嘱她“天黑了,不安全,赶紧回家,我给你介绍客户”。
100多万网友看了她的视频受到了感染,纷纷点赞留言,为她加油:
如果生活得特别累,就会看看你,觉得自己没啥难的了,会去好好热爱生活。
心疼你!
这样的女孩一定会苦尽甘来,大福大贵!
人们心疼她家庭条件不好,活得不容易。
她却说:
“我很幸福,我其实在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改变我的家而已。
史铁生双腿残疾了,他仍然热爱生命。
如果说我苦难的话,那比我苦难的人特别多,他们都热爱生活,我那么健全,为什么不好好对待生活呢?”
如今,李福贵和家人的日子正在越过越好。
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人生应无所畏惧,活得热烈多彩,哪怕身居沟壑,也应仰望满天繁星。”
或许,生活给了李福贵很多难题,但她没有坐等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一点点走向晴朗。
一个农村女孩,用左手托起父母家人的岁月,用右手书写自己的星辰,活成家人的脊梁。
在她这里,孝顺不是牺牲,而是逆袭者的勋章。
她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
最后,祝勇敢善良的李福贵和家人越来越好,也祝我们不管晴天阴天,都过成生命中美好的一天!
与君共勉~
参考资料:
[1]李福贵个人抖音账号@李福贵
[2]河南商报:一人撑起老幼病残之家!新乡网红“李福贵”:身居沟壑依然仰望繁星
作者:林南芳,曾是弱女子,正在试着成为最优秀版的自己!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