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志文在《天道》里饰演丁元英,丁元英与智玄大师五台山论道时,他凭一首“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身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敲开了佛门。
王志文在《天道》里饰演丁元英,丁元英与智玄大师五台山论道时,他凭一首“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身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敲开了佛门。
一番交流,智玄大师给丁元英的评说是“离得道只差一步,入则净土,退则凡尘,只不过这一步可比登天。”
丁元英在得知红颜知己芮小丹因公殉职时,只淡淡说了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
在芮小丹的葬礼上,丁元英还有一句话:“我是一只随波逐流的浮萍,飘到哪儿算哪儿。”
丁元英已有一步得道后,到达“生死看淡”“红尘通透”的境界。
能把演绎的角色化成自己人生的,王志文应该就是其中一位。
王志文说:自己死后不要墓地,不留骨灰,不求后人祭拜。
其实,在此之前,我国已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去世后,不设墓地,不留骨灰,体现出真正的无产者、革命者本色。
挑战传统的新型殡葬形式
人生就是一个从生走向死亡的过程,无论平常百姓和帝王将相,面对死亡都是平等的。
死后,寻常百姓不过荒塚一堆。百年后,大多后人难觅。
而帝王将相陵墓,或高耸巍峨或富丽堂皇,有陪葬无数。千百年过去,任凭后人瞻仰游玩戏说,亦或遭到官府发掘或者私贼盗墓,甚至还有不幸抛尸荒野,不知所踪的。
其实,灵魂出窍,剩下的没有生命的肉体,不过就是一堆化学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归为大地,化为自然,才是根本。躺在棺椁之中的皮囊或一捧骨灰,怎能识出富贵贫穷。
过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自我随意处置;人生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方为正经归宿;开宗祠立牌位,敬祖宗孝父母,能得岁岁平安。
传统文化,根植厚土大地,千百年未曾动摇。
如今,却在悄悄变化。
近年,我国各地纷纷推出生态葬等形式,满足不同类型的社会需求。
生态殡葬又叫“绿色殡葬”,具体又可分为树葬、草坪葬、海葬、天葬等形式。
其中,大家最能接受的是树葬,它是将亲人骨灰和着鲜花瓣与泥土葬于树根四周。以树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树下的新型葬法。
草坪葬则是将亲人骨灰放入全降解环保容器,或者裹着鲜花瓣与泥土直接葬于草坪之中。
采用不立碑、零保留的节地生态葬模式,促使骨灰与土壤自然融合,既实现“入土为安”,又能“生态零负担”。
树葬、草坪葬以及壁葬必定还留有地理方位,想要祭祀还有凭吊之处。
海葬、天葬就比树葬、草坪葬更前进一步,把骨灰与花瓣和在一起,直接撒入大海、送入太空。真正做到了不留骨灰,不设墓地,无处祭拜。
海葬国家鼓励给予补贴,民政部门定期安排;天葬费用高昂,普通人短期内根本实现不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殡葬观念的更新,“绿色殡葬”时下成为引领殡葬发展趋势的新风尚。
不留骨灰,不设墓地的思考
生老病死亘古不变,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墓地。
选择“不留骨灰,不设墓地”的人群当中,首先应是如王志文这样的通透之人,从他们的选择中不难看出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大体都是这样的人士。
一种是追求灵魂自由的人。这些人一辈子活得自在洒脱,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不想被世俗的规矩束缚住。
就拿王志文来说,不为资本做广告,不为片酬选剧本,不热衷出镜炒作。活在当下,努力追求自我实现和人生升华,注重精神的富足与成长。
这样的人自然不愿被规矩框住,活着的时候自由自在,死了也不想被一块墓地困住。骨灰撒向山川湖海,和大自然作伴,对他们来讲是件惬意的事。
关于祭祀,俗间有一句话:给死人做的事,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在他们看来,后人的思念和祭拜应该是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不应该是表面的形式。
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死后的安排上,不如活着的时候,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对家人负责,给身边的人带来帮助。这种关注当下、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才让他的生活充满了真实和幸福。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又有何意义?
只有生存时真诚的孝心才能体验家庭的温暖,只有死后心里虔诚的回忆才是永远活着。
自己的离去成为家人的负担,成为习俗捆住自己后人的的枷锁。这种与自己活着时的洒脱随性的人生态度相悖,他们自然不会选择。
还有一种是追求绿色环保的人。如今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山上滩边,新坟旧塚几乎无处不见。农村死人与活人争地也日趋严重。有时候外出旅游,风景旖旎,心情愉悦之时,突然出现几座坟墓,不免让人大煞风景。
有绿色环保理念的人,能够深刻的意识到,地球资源有限。他们中的一些人,站在了整个社会环境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发展角度,尽自己人生最后的一份贡献,不要墓地,不留骨灰,以感恩之心对待生存时享受的一切。
他们人生一世可能历经风波,但对痛苦波折却总能豁达转化、开悟升华,不断将人生推上另一个高度,达到无我利他境界。
怀有这种理念的人,死亡焦虑是最少的。他们已经将个人的生与死放到社会绿色健康发展之中考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节约用水、用电、支持垃圾分类富有责任感的人。
在他们眼中,能把自己的生命化为无形,彻底融入整个自然环境之中就是永生。
另外一种是崇尚极简生活的人。他们过着极为简化的生活,去除不必要的物质和繁琐细节,以达到精神层面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他们活着时住简单的房子,吃粗茶淡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认为生命的本质是简单纯粹的,因而追求回归生命本真。
他们中一些人在人生的终点也选择极简主义。他们觉得,人赤裸裸地来,人赤裸裸地走,没有一丝牵挂,不必刻意留下生命的痕迹。他们不愿受到物质的束缚,也讨厌繁琐的仪式。认为那些复杂的丧葬仪式和身后的虚名,都是生命的累赘和浪费。
这种对极简生活的追求,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粹。
还有一些人是信仰者。他们认为肉身不过是灵魂存在于世间的一个载体,一旦去世,他们的灵魂便可以脱离肉身,前往天堂。
如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佛教的轮回转世之说,依平生所作善恶,会有六个可能的去处。前世功德圆满,死后便可以升天得道成佛,留下在红尘世间的不过是一具“臭皮囊”。
这些宗教信仰,使得部分人形成了死后不留骨灰,不买墓地的执念。
中国是宗教自由的国度,对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宗教政策的行为,信仰者对自己后事的安排有自由选择的权力。
还有,中国一些地区的墓地价格暴涨,“坟地产”暴利超房地产。出现活人买不起房,死人更“住”不起坟现象。这也催生一些人为了不给子女增加负担,选择不留骨灰,不设墓地,进行生态葬的原因之一。
1966年出生的王志文,其实还不到60岁,距离人生终点还早。他说自己活着要有4 个追求:第一,追求自由、追求快乐;第二,追求解脱,不为外物所累;第三,追求只争朝夕,不思来世;第四,追求奉献,为有情众生带来福祉。活在当下,不负今朝;养天地正气,造福人群;当最后的花瓣飘落,也能微笑着道一声:真好!
其实,真正的“天道”从来都不在天上,而在人的心里。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方式和时间,但是我们却可以遵从内心,选择如何体面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来源:海大富富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