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亢哥”(@Ishowspeed)最近在中国真的是火得一塌糊涂。光是微博热搜就贡献了几十条。
这个超级网红原名Darren Watkins Jr.,在油管上拥有3700万粉丝,因为在直播中的夸张表情和亢奋状态而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哥”。
这哥毕竟是个外国网红,在国内名气不算大。但是最近这波中国行赢得了很多中国人的好感。
比如,他坐高铁直播,却发现即使过隧道也丝毫不卡,于是赞叹中国网速。
比如,他穿花袄逛爬长城、故宫,感受中国文化。
再比如,他在河南拜师学学习少林功夫。
此外,他还去了成都、重庆、香港、深圳……每一站都能整出一堆花活儿,引来全网关注。
有人觉得是中国人在自嗨,觉得咱们不该这么捧一个外国网红。
但是,如果你看看“甲亢哥”的视频下面的老外的评价,就会明白这绝对不是自嗨,而是充分借力民间渠道来展示真实的中国。
比如,在“甲亢哥”的评论区里,有不少人看了他的直播后,表示迫不及待要来中国旅游
有感叹中国先进科技的
有赞扬中国文化的
有惊讶于中国美景的
有赞美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
还有来过中国的老外现身说法的
但更多的是感叹这场直播让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国:
这大概是自TikTok难民涌入某红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中外民间对话。
比起之前在某红书上那种以图文和视频进行的点对点交流,这种超级网红的直播模式会引发更多人关注。
尤其是一镜到底的全程直播,更是把当代中国的面貌更真实地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从国外网友的留言来看,这确实打破了他们的信息茧房。
然而,就是这样一次助力中外网友民间交流的直播活动,却出现了极度不和谐的一幕。
02由于“甲亢哥”中国行全程都采用直播方式进行,难免会有一些意外事件,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的随行翻译的表现实在是令人气愤不已。
比如,甲亢哥跟王嘉尔互动时,王嘉尔就暖心提醒应该让保安把“让开”改成“让一下”
“甲亢哥”也恍然大悟,说明他很在意这个细节,也很认同王嘉尔的提醒。
很显然,保安并不懂中文,肯定是翻译教给他们的错误表达。
再比如,甲亢哥要进理发店剪头发,理发师说:“这是脏辫?不太好剪。”
结果,随行网红翻译李美越就给翻译成了“He said your hair is too raggedy”。
raggedy的意思是dirty and messy。
换句话说,李美越把“脏辫”这个描述性的名词直接解释成了“你的辫子很脏”这种贬低性叙述。
连油管评论区的老外们都看不下去了,气得直跺脚,纷纷出面指责这个翻译:
幸亏甲亢哥不太相信这种说法,经过核实后才解除了误会。
而这位李美越在担任甲亢哥随行翻译的过程中,还出现过好几次引发争议的表述。
除此之外,上海之行的“粉头翻译”也因为胡翻乱译在网上被骂惨了,不光翻译错误百出,还表现出了粗鲁和傲慢的态度。
而在河南直播时,更是出现了极为离谱的一幕。
甲亢哥想要给梁师傅付钱时,梁师傅拍着他的肩膀用英语说:“我们是朋友,中国和美国也是朋友。是功夫让我们相识,所以不用谈钱,不过你可以拿钱给身边儿这些孩子买些吃的。”
结果,随行的一位翻译竟然说:“他是文旅局工作人员,当地政府已经付过钱了,所以你不用再付钱。”
梁师傅本身就在用英文跟甲亢哥交流,这位随行人员竟然自行脑补出这么一出,还强行加入对话。
实在令人相当无语。看梁师傅的表情就知道他有多震惊。
03然而,几个直接用英语跟甲亢哥交流的人却与之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也给中国拉满了好感。
比如上文提到的梁师傅据说是被半路叫来救场的。
据梁师傅自己表示,他目前在少林八段锦传习所工作,主要负责外界各类研学活动的接待教学。
直播当天梁师傅正在场地执行其他教学任务,直到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才有领导打电话过来告诉他有位外国人要来学功夫。
电话挂断两三分钟,甲亢哥便第二次来到传习所,之后就是大家在直播过程中看到的内容。
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甲亢哥被木棍敲击倒地后,梁师傅将其扶起,并附上了下面这段话:
It's pain, but it's life;
It's pain, but it's ShaoLin;
It's pain, but it's KongFu;
It's pain, but it's you.
短短几句话,就将疼痛上升为哲学,禅味拉满。
这句话不太好翻译,但是有才的网友还是给出了下面这几段同样禅味十足的译文:
痛即是道,道即是生;
痛为禅机,方入少林;
无痛不拳,无拳不功;
痛即汝身,身即武道”。
与上文提到的随行翻译相比,真的是天渊之别。
另外,整体表现平平的香港之行中,一位来自绍兴的“甜妹”成了整场直播最大的亮点。
甲亢哥是在游轮上偶遇这位绍兴姑娘的。
姑娘全程用英语直接跟“甲亢哥”对话。她谈起自己因天生娃娃音困扰,曾被人嘲笑。
“我的声音听起来像小孩子,我有时候很苦恼。有些人不喜欢我的声音。”但甲亢哥鼓励她:“你的声音很美”。然后讲述了因肤色而遭歧视的过往。
在得知过几天就是女孩的生日后,“甲亢哥”还掏出一个小玩偶送给她留作纪念。
另外,在重庆直播的时候,甲亢哥曾经在地铁和车厢之间反复横跳,结果被路人小姐姐提醒:不要教孩子这样做。
甲亢哥虚心接受,还用中文说了“谢谢”。
在上面这三个场景中,一方面,甲亢哥情商非常在线,应对自如,难怪他能成为全球顶流大网红。
另一方面,咱们国人展现出的不卑不亢,也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是从普通民众的角度,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风貌。也就难怪外国网友连连点赞了。
04上面这组反差,让我联想起最近甚嚣尘上的一种论调:“有了AI,还学英语干嘛?”
诚然,如果只是为了点一杯咖啡、问一问路、看看新闻,AI确实足够了。
而且,说句实话,AI也大概率不会出现上面举例的那三起翻译事故。
但是,当你看到那三个国人与甲亢哥直接用英语交流的场面后,一定会明白一件事情: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是任何翻译都无法取代的。
比如梁师傅的那几句“禅味拉满”的金句,比如绍兴甜妹的真情流露,再比如重庆地铁小姐姐那语气和表情都十分到位的提醒,其中任何个场面,一旦用上了AI,绝对达不到这种效果。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说:既然是在中国,凭什么不让他们说中文,非要我们说英文?
我年轻时也曾经因为这个问题愤愤不平:老外来到中国,一句中文不会,照样畅通无阻,而我们去到西方,如果不会说英语,根本没人搭理你。
然而,当我慢慢接触到更多的外国人之后,却发现事情并不像我想得那么简单。
很多西方人对我们确实有误解,但是这种误解很多时候并非歧视,而是受到了媒体的误导。
从我文章开头列出的油管用户的评论就不难看出,很多老外对中国的现状一无所知,在他们看来,中国就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
这已经在大多数人心中形成了刻板印象。只有少数真正有学识、有见识的西方人,尤其是亲自来过中国,感受到中国的友好和先进的西方人,才会认识到中国的优秀和强大。
也正因如此,我们的英语学习目的,早就不仅仅是吸收信息,而是变成了对外沟通和宣传中国文化。
联想到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改版,可谓恰逢其时。
以往,我们只会做题,即便是读到博士,大部分人也只会读文献、写论文。
真要是在路上碰到老外,能连比划带猜地给人家指明白路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说得出金句?又怎么可能进行深入的交流?
换言之,倘若普通民众没有适当的英语能力,当甲亢哥这种泼天的流量到来时,我们即便拥有优秀的文化,又怎么能传播出去呢?
很多人认为自己这辈子都用不到英语,所以没必要学。然而,随着西方对中国人的偏见逐渐被打破,我们以后将会有更多机会跟老外交流。
试想,倘若“脏辫翻译事故”中的理发师自己会说英语,是不是会减少很多沟通障碍,甚至完全有可能给他和他所在的店面拉来一波泼天的流量?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这是既定事实,我们想要跟世界交流,现阶段确实需要使用英语,想要宣传自己的文化,自然也需要使用英语。
凡事要看向好的一面。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有人认为,一个外国网红,凭什么要捧着他?
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捧着他,而是充分借助他的流量向全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风貌。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回归到英语上:我身为中国人,凭什么要学英语?
答案是:因为英语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弘扬和宣传中国文化。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梅德韦杰夫最近发的一条推文:
他原本想要引用的原文应该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结果却变成了“听从老子的建议,坐在河边,等待敌人的尸体漂过”。
连身居高位的外国政要,都能把如此著名的一句中文领会成这个样子,足以见得,用英语宣传中国文化真的“任重而道远”。
来源:创意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