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前夕,67岁的冯巩被拍到低调返乡祭祖。这位曾连续33年登上春晚的艺术家,身着平价服装、乘坐普通商务车,与家人低调祭扫。然而,在一片赞誉声中,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这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精心设计的形象营销?
清明前夕,67岁的冯巩被拍到低调返乡祭祖。这位曾连续33年登上春晚的艺术家,身着平价服装、乘坐普通商务车,与家人低调祭扫。然而,在一片赞誉声中,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这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精心设计的形象营销?
4月3日,多位网友在河北河间偶遇冯巩祭祖。与2021年主动晒照不同,今年他全程保持低调。支持者认为这体现了真正的孝道,但质疑者指出:既然要低调,为何仍被多个角度拍到?作为公众人物,真能完全避开媒体关注?朴素穿着是否刻意为之,以塑造亲民形象?
细看冯巩的祭祖细节,值得玩味:200元的服装与40万的商务车,这个"低调"标准是否矛盾?在短视频平台活跃的他,为何唯独不分享祭祖内容?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反差萌"人设反而更易获得流量,冯国璋真身墓在黄龙湾,冯巩却选择诗经村衣冠冢。当地村民透露:诗经村交通更方便,更适合拍摄,衣冠冢区域管理较松,安保要求低,近年确有团队在此取景拍摄
对比冯巩的公众形象:在线上,短视频平台频繁更新,段子不断,在线下,极力保持低调,避免曝光,这是否反映了当代艺人的生存困境:既需要流量,又要维护形象?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们看到的"低调",可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表演。当传统习俗遇上流量经济,真实与表演的界限正在模糊。冯巩的案例提醒我们:或许我们不该过度解读名人的私德,而应更多关注作品本身。
来源:纪录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