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纪录片杀疯,它值得刷屏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08:02 4

摘要:好的纪录片应该是怎样的?记录的核心在于展示,展示中最好的是中立的,如果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去拍摄纪录片,最终呈现给观众中的就是一种故事片的观感。不去讲述方为最好的讲述,没有故事,才是最好的故事,这就是纪录片的本质 。

好的纪录片应该是怎样的?记录的核心在于展示,展示中最好的是中立的,如果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去拍摄纪录片,最终呈现给观众中的就是一种故事片的观感。不去讲述方为最好的讲述,没有故事,才是最好的故事,这就是纪录片的本质 。

今天给大家推荐周浩的纪录片《厚街》。本片记录的是来到珠江口小镇上的农民工们,他们在南方打工潮最为繁盛的时候的生活状况,之所以本片普遍受到赞誉,原因在于本片记录的这些人们如今已经不再可能被现实中的记录者所记录,他们逐渐的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渐渐的沦为了被忽视的人。当声音还没有被自媒体所淹没的时候,周浩沉下了心。

《厚街》的核心是外来珠江口打工的农民,他们初来乍到是为了谋求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而珠江口密集的工厂为他们提供了追求未来的可能,然而在厚街这个地方,那些来来往往的农民工们最终都没有朝着自己梦想的地方前进,更多的时候,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厚街,在这里 埋葬了属于自己的未来。

当然,这些词语有些冰冷了,但实际上,在南下打工潮开启的时候,农民工们迎来的并不都是欢喜,更多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无力。

周浩想要展示给观众的并不是站在高位的同情,更不是站在低位的共情,而是站在旁观者的冷静。他展示的视角仅仅是记录,而不是站在某一派别的褒扬或者是抨击。这就是周浩的纪录片 独到之处。时至今日,对于的低位者,更多的人可能会被同情心所驱使,然后用自己廉价的同情获得自己的自我感动,这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共情或者是同情,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

正因为很多人具备了俯视的条件,因此,当他们面对低位者的时候,他们的共情并不能真正的共情,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虚伪的怜悯,而低位者要的并不是怜悯,而是一个可以跟大家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权力。不过这个权力已经被当代的一部分人分的七七八八。他们之间的护城河远远超出了整个社会的共性。

周浩看到的,周浩 所记录的是一种日常,而这种日常在本片拍摄完成后的十几年已经被一个更加低位的群体所取代。那就是“三和大神”。相比于“三和大神”的彻底躺平,厚街中的人们,至少还有对于自己的未来的一种期待。此时此刻,希望尚存。

我们能看到的就是这群被现代社会遗忘的人的真实困境,相比于留在农村里生活的人,他们无疑是看到了城市中生活的灯红酒绿,看到了遍地的高楼大厦,看到了更多的赚钱的机会。然而真正的相比较于已经在城市中扎根生活的人,他们又是那么的疏离。

不仅仅是本片拍摄的二十一世纪初,即便是现在,那些被遗忘的群体们与整个城市之间总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无可奈何,一方面,他们无法融入到眼前的生活,他们只能躲藏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另一方面,他们却再也回不去,因为见识了城市中的灯红酒绿,面对当时已经破败的农村生活,他们之间有着更远的距离。

回不去,进不来,这不仅仅是当时的一种无奈 ,时至今日,这种横隔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阻碍越发的无可逾越了。普通人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当下的无奈,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时代的洪流面前的更深层次的无奈。有人根植梦想,有人实现梦想,但大多数人看着近在咫尺的生活自己却无法参与其中,有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地愤恨。

《厚街》中的众生相,更多的时候展示给观众后,带来的首先是新奇,慢慢的,当你设身处地的从那个环境中出发,看到的就只剩下凄凉了。本片拍摄完成后二十多年,厚街这个地方已经远远不能用厚街这个名称承载了。厚街也不局限于珠江口的这一个小镇,更多的时候,“厚街”遍布我国各个地方,那些本来想着追寻梦想的人,最终带着一脸的失望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面对时代,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时代的洪流之下,除了那些繁华般的灿烂之外,有的更多的是一种谜盲,一种深层次的谜盲,这种谜盲弥散在各个角落,洪流中有激流勇进的人,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随波逐流,习惯的一切被一夜之间改变,坚守的初心被现实逐渐的消磨殆尽,有谁能真正的顺应着潮流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多的是普通人在焦虑的重复,重复着昨天的自己,妄图找到一种新的目的地,但现实中,我们却不断地拉伸自己跟梦想的距离。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