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祝》是徐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我们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官家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与身无长物的梁山伯情投意合,然而遭到祝父祝母的激烈反对,被逼嫁给门当户对的马文才,最后梁祝两人以死相殉,双双化蝶飞去。
《梁祝》是徐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我们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官家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与身无长物的梁山伯情投意合,然而遭到祝父祝母的激烈反对,被逼嫁给门当户对的马文才,最后梁祝两人以死相殉,双双化蝶飞去。
历史背景是在东晋时期,胡人占领北方,汉人南渡过江逃难,仕族通过婚嫁互相拉拢,争权夺利,排挤寒门子弟,所以若虚说“婚姻讲求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祝父为了攀上马家做亲家,把欧阳族系比下去,使自家列入皇亲国戚的名单,决定把女儿祝英台嫁到马家,为了让女儿成为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祝母把祝英台送到书院去读书。
学院的夫子趋炎附势,通过满口圣人之言问出祝英台的来历,把她安排在了前排,梁山伯则坐在后排,祝英台走的每一排,都是寒门书生梁山伯难以跨越的鸿沟。在半年的相处中,梁祝二人同窗共读,互相扶持,朝夕相处,情意相投。
半年后祝父祝母叫回祝英台令她出嫁,考上县令的梁山伯带着寒酸的聘礼去祝府提亲,承受祝母的奚落,在打算带祝英台私奔时,被祝父祝母发现,祝父轻蔑的表示“县令算个什么,芝麻绿豆大,跟仕族一点关系都没有”,命家丁对梁山伯拳打脚踢。后祝母上门假意对梁山伯道歉,实际是逼迫梁山伯写下绝情分手信,尤其是一段让人遍体生寒的经典台词“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跟英台的命运,你以为很不满,胡人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力,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这是祝母的自怨自艾,祝母是对这个残酷时代妥协下的产物。最终梁山伯不治身亡,祝英台被关在昏暗的小屋中等来了梁山比的死讯,出嫁的路上她悲痛殉情,跃入梁山伯的坟墓,二人化蝶双飞。
影片后面的场景充满了悲壮和凄美,喜庆热闹的婚礼,所有人都化妆抹的红光满面,尤其是祝英台的新娘妆,用了祝父的粉遮盖血泪,抹的白白胖胖,却被营造成近似冥婚的场景,恐怖凄惨,视觉的冲击表达了祝英台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影片还新增了一对重要的人物:祝母和若虚,就像是妥协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祝母年轻时也曾女扮男装去书院读书,对若虚情有独钟,最后却遵从父母之命嫁入了上虞祝家,若虚则遁入空门。为了成全梁祝二人,若虚上门劝说祝母,池塘里的鱼应该放生,“世上根本不应该有池塘”,可惜祝英台嫁入马家这件事是板上钉钉的,祝母只能用悲伤而绝望的眼神含着泪光送别了祝英台。祝母这个本应最理解女儿的人亲手埋葬了女儿的一生,成为了仕族制度的坚定拥护者。
封建礼教控制与磨灭了人性,梁祝的悲剧是命中注定的,影片中马文才并未出现过,即使没有马文才也会有其他门当户对的联姻对象,也许马文才也有属于自己的白月光,但在当时的门阀阶级下,他们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自己的婚姻当做筹码,扼杀自己的幸福,换来家族的光荣和前途。自由恋爱为世所不容,无论是祝母和若虚的委曲求全,还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宁死不屈,在政治和利益面前,爱情微不足道,个人的力量终究敌不过整个社会的压迫。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