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钧传奇 《6》哀章这个玩意儿!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3-27 15:06 5

摘要:射策应考的场面很是壮观,来自各郡各州的学子多达2000人。他们中有大有小,年龄大者已近不惑,年少者二十出头,像董钧这般年方二八的或者比董钧年长三两岁者算是凤毛麟角,实在太少,其中还不乏多次不中者,据说有三射四射甚至有五射六射的。董钧知道自己年少,恐怕难于中选,


射策应考的场面很是壮观,来自各郡各州的学子多达2000人。他们中有大有小,年龄大者已近不惑,年少者二十出头,像董钧这般年方二八的或者比董钧年长三两岁者算是凤毛麟角,实在太少,其中还不乏多次不中者,据说有三射四射甚至有五射六射的。董钧知道自己年少,恐怕难于中选,但是他还是努力一搏,倒要看看自己到底有多高水平。自从那个梦境之后,董钧就感到自己已是骑虎难下,一方面担心落入王莽政权的泥淖,一方面又怕一事无成遭世人白眼。最终思来想去,还是奋力一搏,到得哪个山,再唱哪个歌。如果不得中选,就在京城它途求学,听说大学问家扬雄就没把官位放在眼里,如果不得中选,便去拜扬雄为师,跟他做学问。如果万一中选,看是做什么样公干,顺心,就好好干,不顺心则再作打算。身处乱世(董钧已然感到自己已是身处乱世),得见机而行,学得自保,应是今后做事的基本规则。

正是少小年纪的董钧为自己订立了这样的一个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所以后来董钧一直遵循这样的原则,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倒不是他生性处事圆滑,而是当时的背景促使他一步步形成了他的处世思想。这里交代清楚,对于董钧后来的锋芒不露就不难理喻了。

射策即将进行。董钧放眼望去,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随同来京的梓潼人哀章。董钧纳闷,哀章怎么也来参加射策呢?他是中途在梓潼随路而来,并没有在举荐的学子之列,凭什么就参加射策。也许,是补上来的。不过,如果是补上的,州郡官印文书是什么时候补来的呢,梓潼到京都那么远的路程,不可能这么快就补来了吧?董钧想不明白,也就没有过多细想。马上要放题了,心思得放在射策上。

每个学子身边覆盖了若干策简,主考官宣布了考场要求,然后宣布答策。学子们战战兢兢,无数的手举起又放下,不敢轻易拣策答题。因为对于每个学子来说,策题有难有易,如果是自己熟读的经书内容,答题就容易,如果是自己生僻的内容,解答就很难,甚至是一模不摁手,根本巴不到谱,所以很多学子举棋不定,害怕拣到自己生僻的题目。董钧放眼看去,许多学子在那里沉思,也有双手合掌,暗暗祷告运气好拣中一个自己熟知的策题。有的学子眼光东扫西瞅,好像在看别人怎样拣题。董钧首次参加射策,虽然知道射策的基本要求,但是却不知道射策到底有多大难度。据说那些三射四射甚至五射六射都不中选的,感到射策就像是矮子登天,望而生畏。董钧初生牛犊不怕虎,心想管他熟悉还是生僻,拣个题目做了就是,做得好,中选了是欣慰。做不好也没关系,大不了就是落选无脸回家见亲人父老,那就按自己的设想去拜扬雄为师。

心境淡定的董钧,也不祷告,举手做了几下摇摆姿势,然后拣中一策,展开一看,暗暗高兴。此策对于董钧来说,并不很难。或许,是因为董钧本身所学比较全面,所以策题对于他来说都不是难题,就是随意拣起其中一个策题,都可以得心应手做好。看罢策题,董钧稍作思考,当即挥笔答策,才思涌于笔端,笔随心走,挥洒十分自如。再看他人,多数学子已是在动笔答策,但也有人仍是举棋不定,也有人展策后却抓耳挠腮,脸红筋涨,一看就明白遇到了生僻策题。也有人咬住笔端,冥思苦想,搜索枯肠。董钧挥洒正值酣畅,与他相邻的学子却愤而掷笔离座,扬长而去。董钧瞟了一眼那人的策卷,只字未书,显然是交白卷。董钧暗暗想,这样的学子,是怎么举荐来的,怎么只字未写就离席而去,真是想不明白。

董钧走出考场的时候,考场已经没有多少人了。他拣的策题对于他来说虽然没有多大难度,但他还是没有掉以轻心,而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答策,所以坚持到将要闭考了这才完成答策。走出考场没有几步路,仆人董安已经等在约定的地方,好像还有人相伴着一起说话,董钧近前一看,是哀章。记得哀章多早就出了考场,怎会还在这里呢。从梓潼到京城,董钧已经领教过哀章的处世为人,感觉这人嘴皮子很圆滑,而且又会巴结人,董钧暗想,哀章多早就出了考场,这阵子还在这里,会有什么意图呢。不等董钧走近前来,哀章满面春风的迎了上去,一叠连声的祝贺董钧,说董钧一定得中。董钧谦逊笑笑,说那可说不准。哀章说,必定必定,必定得中。说着哀章就挽住董钧的右臂,说要表示祝贺,请董钧去京城最负盛名的“满堂春”宴饮,董钧推辞不去,哀章却紧紧抓住董钧的胳膊不放,高矮要董钧给个面子,否则绝不放开董钧。哀章还说,他已经在满堂春订好了雅座,如果董钧不给面子,他就立马撞到墙上,自己羞死自己。董钧想想都是异乡人,京城又没个好友,难得哀章这样盛情,也就不再推辞,叫董安相跟着,往满堂春而去。

满堂春确实富丽堂皇,往来宾客都是很有头面的人物。也难得哀章这么有心计,来京都没几天居然就熟悉了这样豪华的所在。进入雅间,哀章点了几款京都名菜,斟上酒来,董安以及哀章的仆人陪伴着,推杯换盏,畅饮起来。酒过三巡,哀章的话比平时更多,他极尽奉承,说董钧如何如何有才,必定得中,他希望董钧今后多多看顾他,他愿意鞍前马后为董钧效劳。董钧心里有些反感哀章的卑躬屈膝,但又不好驳他的面子,只能谦逊的说,如果董钧有幸得中,自然与哀章分享。哀章说,不是分享,绝对不能分享,哀章岂能分享。董钧不知道怎么说,倒是哀章,一口二声愿为董钧效力,希望董钧不要唾弃他。董钧无话可说,只想早早结束了宴饮,哀章却愈饮兴致愈高,终至烂醉方才各归寓所。

次日天明,董钧因为昨夜喝酒多了一些,感到浑身不大舒服,本想去拜访前辈扬雄,又怕因酒后脸色不好,只好改日再去。放榜还要一些时日,射策的学子们闲来无事,各自寻找去处,到处游玩去了。董钧觉得初来京都,也该到处走走看看,于是叫上董安,出了寓所,也往热闹处所游玩去。

毕竟是京都地方,满眼都是热闹祥和,并没有董钧在路途中所担心的那种政局混乱、民心涣散的局面。董钧怀疑路途中所发生的事情是不是有点名不符实,怀疑有人故意往王莽头上泼污水。看这城里景象,哪是那种不堪想象的局势呢。董钧想要找人探听探听有关京城的情况,但是却没有人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比如他问,吕宽是怎么回事,被问的人莫名其妙的看了他几眼,不做任何解释扭头而去。他又问王宇,人家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谁是王宇。董钧很没趣,只好自顾自往前走,偶尔在什么摊贩和商店停留停留,观赏观赏,问问价格什么的,董安紧随身旁,信步由缰、漫无目的的闲逛。

董钧主仆信步由缰走到一条巷口,巷口里出来一老一少两个妇人,两人都是哭哭啼啼,旁边两个狱卒摸样的公人催促着年轻的妇人快走,说这是当朝开恩,才有这等好事,哭什么哭呀,还是快点走吧。年轻的妇人抹抹眼泪,对老妇人说多保重,她很快就会回来,老妇人老泪横流,无言以对。狱卒好似押着年轻妇人,转过街头不见了人影。董钧把这一幕看在眼里,等狱卒和年轻妇人走后,便走上前去,问那老妇人,老奶奶,刚才那是怎么回事?老妇人只管流泪,没有作答,董钧一心要知道底细,坚持询问。老妇人看看董钧年少,问董钧你是干啥的?董钧说是蜀郡前来京都射策应考的学子,老妇人听董钧口音也不是当地人,这才说,你是一定要探问,老身就给你说说。你往巷子里来,大街上不好说话。于是董钧就随老妇人走进巷子深处,老妇人这才说,老身那儿子,原是在左将军公孙禄府上做公,谁知道吕宽事发,殃及许多人,老身儿子也在其中,被投入大牢,秋后就要问斩。老身一直想不明白,我那儿子,生性诚实,怎的会卷入吕宽阴谋。听人说,吕宽他妹子往当今大司马门上泼狗血时,我儿子门岗脱位,这就犯了死罪。我家历代单传,儿媳三年不育,儿子犯了死罪,当今圣上开恩,准予儿媳入狱,与儿子同床,得以有了身孕就回,以保我家有后。老身今日送儿媳出门,不知儿媳啥时候才会有孕归来。

老妇人说董钧是射策学子,知道昨日已经开考策士,看董钧眉目清秀,五官端正,必然前途无量,此番策士,定会高中,进了朝廷,若能觐见皇上,望能在皇上跟前替老身求求情,免了老身儿子的死罪,流放什么地方或是鞭笞都行,只要保住性命就是万幸。老妇人还说,她这就回家给董钧烧香祷告,祝福董钧一定高中。

董钧非常感慨,安慰老妇人一番,说他如能得中,并且能够为老妇人的儿子说上话,他一定尽力说话。他说他记住老妇人的门牌,他会常来看望。老妇人千谢万谢,一口二声祝福董钧射策得中。董钧深表谢意,告辞而去。

走着,董钧想,看来吕宽之事是真的了,只是京都的人对此讳莫如深、闭口不谈罢了。要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恐怕只能找知道内幕的人才会尽情了然。京都没有亲戚,也没有知道宫廷内幕的熟人,唯一的,恐怕只有前辈扬雄才了解内情了。董钧想,明日定要拜见前辈,解开心中重重疑团。

来源:妙笔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