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她60岁退休后定居美国,78岁回国住养老院,还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她又为何?
文丨香菜
“中国赚钱美国花”,网友眼中的“卖国贼”。
内娱最不缺少这种国内捞金,移民国外消费的明星。
当这些人在想回国内发展,面临的将是无尽的谩骂和指责,但有一个人不一样。
她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影后”,郭沫若曾为她题词,全国为她欢呼。
但她60岁退休后定居美国,78岁回国住养老院,还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她又为何?
1938年距离现在已经是很遥远的年代了,那年“第一影后”祝希娟出生。
在那个“战乱年代”,祝希娟家庭和普通家庭不同,她的父亲是毕业于同济大学,妥妥的高材生。
在那个人人都吃不饱的年代,祝希娟从小衣食无忧,放在现在这个年代就是妥妥的“富二代”。
而父亲对她来说,是影响她一生的人。
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下,家家户户都想要男孩子,但祝希娟的父亲不这样想,他觉得女儿也同样珍贵,女孩子也能成才。
所以祝希娟从小就是在爱的包围下长大的,父亲的无条件支持,让她有底气去尝试自己的梦想。
在她14岁上初中的时候,导演赵丹为筹备电影《为孩子们的祝福》,在学校挑演员。
祝希娟的活泼可爱,和大方不怯场的表现,让赵丹导演很喜欢,当下就决定选择祝希娟出演。
偶然的一次演戏经历,让祝希娟彻底喜欢上了拍戏,她决定要更专业的学习表演。
所以她选择报考上戏,并通过不断努力,最终被成功录取。
本以为只要考上了就“万事大吉”,看来是祝希娟想的太简单了。
来到学校后有大量的演戏知识等着她去学习,每天大把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顺利从学校毕业后,她进入学院实验话剧团,成为话剧团的一名演员。
而她只是成千上万个毕业生和新人中的一员,没有背景没有依靠的她,要想出人头地不是件容易事。
但上天是眷顾祝希娟的,谢晋导演在《红色娘子军》选角时,偶然间看到了祝希娟排练时的场景。
他觉得祝希娟那双大眼睛看起来很漂亮,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经过观察,认为祝希娟的潜力很大,所以最终祝希娟有幸出演女主角。
这是她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祝希娟自己也心知肚明。
为了能更好的出演这个角色,在开拍前祝希娟和剧组专门来到海南,和真正的红色娘军战士同吃同住整整训练了一个月。
那段时间,祝希娟每天六点就要起床,在太阳下面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但她从来没喊过苦喊过累,好像自己真正成为了一名娘子军。
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红色娘子军》中的表现超出预期。
随着作品的爆火,祝希娟也因此名气大涨,还因此获得了不少奖项。
祝希娟仅凭一部影片,就成为了新中国首位百花影后,还入选了“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之一,是其中年龄最小的。
注意,是年龄最小的,从此就能看出祝希娟的厉害,她的人生就像“开挂”一样。
获得这些成就祝希娟没有“飘”,也没有就此躺在“功劳簿”上躺平,而是选择继续努力。
之后陆续出演了《无影灯下颂银针》,《暗夜》,《燎原》,《青山恋》等作品,成为了当年的“顶流”明星。
后来,祝希娟决定一家人全部迁到深圳区,并且还参与了筹建深圳电视台,一边拍戏一边还要“投资”。
她在圈内和商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成功的,她完全可以直接躺平了。
原本以为她会在国内继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却没想到突然决定前往美国发展。
当时她的这个决定也受到了很多吐槽和谩骂,有不少观众指责祝希娟“背井离乡”,“忘本”等。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祝希娟前往美国是想要拍摄一部真实反应海外华人生活的影片,还创办了“美国琼花影视艺术公司”。
她之所以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叫做“琼花”,是为了纪念当初“琼花”这个角色。
让“琼花”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不要忘记初心。
在美国待了十多年的祝希娟,经常会请华人看中国电影,还拍摄了很多华人在国外的生活作品。
当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这就是所谓的“思乡之情”。
我们生活中的老人也是这样的,他们宁愿住在老家,也不愿意跟着孩子们在城市生活。
祝希娟在78岁的时候,选择回国生活,但她回来并没有直接“躺平”安享晚年,而是继续在圈内努力营业。
她曾说过:“想把观众的视角拉倒老年人的群体,因为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要不断发挥余热”。
她不是个指挥家,她是个实干家,只要自己说过的话她肯定会做到的。
多年以来,祝希娟参演了多部影视作品,还会给年轻演员们不断传输演戏经验,给电影行业做出了很多贡献。
之后她再次获得“德艺双馨成就奖”,而这个奖项是对她的肯定,更是对她的认可。
从14岁的时候开始祝希娟进入演艺圈,直到现在86岁,依然在圈内努力营业。
这样为了艺术奉献一生的“老艺术家”真的少见,圈内大多数人到了晚年只要“圈钱”够了,直接“躺平”。
祝希娟并没有这样做,她在晚安选择回国,也不是为了“捞金”,而是为了回到祖国发展,回到家乡才会更加安心。
而大家对祝希娟和其他回国“捞金”的演员态度完全不同,因为在大家看来她是真的很喜欢演戏,是真的在为演戏事业做贡献。
那么对于祝希娟晚年再回国这件事情,大家怎么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祝希娟
光明网---【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㉖】祝希娟:永远向前进
中国新闻网---“吴琼花”与“洪常青”们苏州共忆红色娘子军
来源:打假侦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