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导演饺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01 20:11 2

摘要:饺子逐梦动画之路,完美诠释 “笨鸟先飞”(他可是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毕业的)。本在药学专业的他,与动画创作毫无交集,却因对动画的热爱,早早开启自我探索。大三,他利用课余时间疯狂自学动画知识,沉浸在各类教程和软件手册中。缺乏专业老师指导,他就反复观看经典动画作品,

饺子(jokelate),原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中国内地动画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他是一只 “先飞的鸟”

饺子逐梦动画之路,完美诠释 “笨鸟先飞”(他可是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毕业的)。本在药学专业的他,与动画创作毫无交集,却因对动画的热爱,早早开启自我探索。大三,他利用课余时间疯狂自学动画知识,沉浸在各类教程和软件手册中。缺乏专业老师指导,他就反复观看经典动画作品,逐帧拆解创作手法与技巧。为提升绘画能力,他临摹大量优秀画作,从线条勾勒到色彩搭配,再到构图设计,每一项都刻苦钻研。当同学们享受大学的悠闲时光,他已在为动画梦想默默积攒力量。

毕业后,饺子全身心投入动画创作,从基础短片入手,一步一个脚印。他的首部作品《打,打个大西瓜》,在毫无专业背景和团队支持的情况下,凭借他一人之力,耗时三年零八个月完成。这部短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获得了超过 1000 万的播放量,荣获国内外 20 多项专业大奖 。

他是一个孤独的人

饺子的追梦之旅满是孤独。当他决定放弃药学专业,投身充满未知的动画行业时,身边的人大多持怀疑和反对态度。他没有同行者,只能独自踏上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创作《打,打个大西瓜》时,他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为节省开支,蜗居在狭小昏暗的出租屋内,每天除了简单的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对着电脑创作。

没有合作伙伴的交流与支持,没有外界的关注和鼓励,他只能在孤独中与自己的作品对话,寻找创作灵感。这份孤独成为他成长的催化剂,也让他的作品充满独特的深度和力量,为中国动画短片创作开辟了新的方向。

他是一个极具工匠精神的人

在动画创作中,饺子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彰显出浓厚的工匠精神。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为让角色鲜活,他带领团队对角色设计进行了 66 次修改 。从哪吒的发型、表情到服装材质,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制作特效时,为呈现震撼效果,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比如敖丙施展法术的场景,特效团队为让雪花飘落符合物理规律又具美感,经过无数次调试。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敖广 160 秒的登场戏耗资 3000 万,动用 132 名特效师攻关两年。龙须飘动精度达 0.01 毫米,口腔内 2000 颗牙齿单独建模,甚至眼轮匝肌抽搐都暗藏情绪密码 。饺子对作品质量的执着,让每部作品都成为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也推动了中国动画制作水平迈向新高度。

他是一个执着且耐心的人

饺子对动画梦想的执着和耐心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制作时,项目一度资金紧张,几乎无法维持。饺子四处奔走,积极寻求投资方的支持,同时与团队成员一起克服技术难题。影片最终耗时 5 年制作完成,66 次剧本修改,1400 多个特效镜头,由约 1600 位动画制作人员共同完成 ,斩获了超过 50 亿元的票房成绩 ,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

他是一个勇于创新和挑战的人

饺子在动画创作中始终勇于创新挑战。他不愿遵循传统模式,敢于突破常规,尝试新题材和表现手法。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他大胆改编传统神话,将哪吒塑造成叛逆的 “魔童”,赋予敖丙复杂性格。这种创新打破了观众对传统神话的认知,带来全新体验。影片上映后,凭借独特的剧情和创新的角色塑造,吸引了超过 1.2 亿人次观影,成为当年暑期档的爆款电影。

在动画制作技术上,他也不断尝试新技术、新工具,提升作品质量。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 3 倍,特效镜头近 2000 个,主创团队达 4000 余人 。其中 “洪流对战” 的视效镜头,为呈现两军对战像海浪一样互相翻涌的视觉效果,制作团队耗时一年半打造,呈现出全面超越前作的震撼大银幕体验。他的创新精神为中国动画发展注入活力,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来源:语文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