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前,当贾玲带着《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狂揽54亿票房时,谁也没想到,这位昔日春晚的“喜感担当”,会暂别小品舞台,一头扎进电影的“深海”里。
三年前,当贾玲带着《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狂揽54亿票房时,谁也没想到,这位昔日春晚的“喜感担当”,会暂别小品舞台,一头扎进电影的“深海”里。
三年过去,热搜常客依旧,只是“小品演员贾玲”已然蜕变为“导演贾玲”。
暴瘦100斤,从国内的综艺绝缘体,到好莱坞的座上宾,再到巴黎奥运会的闪耀亮相,贾玲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身份和形象的“进化”。
隔壁家的小品舞台,依旧热闹,只是曾经熟悉的那个“胖丫头”却不见了踪影。
小沈阳、宋小宝这些东北喜剧的扛把子们,近年来也是动静不小,可也难有经典作品出现,反倒是“默剧”突然翻红,引得一众喜剧人争相效仿。
皆说时势造英雄,一点不假,曾经的“小品王”赵本山,也被一波波的“后浪”拍在了沙滩上,更何况贾玲们乎?
有人说,贾玲是聪明人,早早看清了小品市场的“天花板”,才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开。
可这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娱乐产业最忌讳的就是人设崩塌,正面例子就是冯巩,其实冯巩晚年的小品没那么出彩了,但是大家一看他出来就乐,这就是一种人设。
贾玲是没有她师傅小品,相声的天赋的,也就是说她,贾玲天赋平平,那么她是怎么火起来的呢,我觉得是亲和力,就像大家身边的可爱胖妹妹胖姐姐一样。
虽然没天赋,但是大家都愿意附和你,热辣滚烫之后,贾玲说什么,以前逗乐观众都是情非得已,现在这个瘦下来的自己才是真自己。这就好比岳云鹏背刺郭德纲一样。
岳云鹏说学逗唱,沾个忠。这是他的人设,贾玲小品相声占个胖。这也是她的人设自己毁人设之后,大家就要重新“认识你”了,这是灾难性的。
正如张艺谋所言:“女喜剧演员更难,空间狭窄,时下强调女性觉醒、价值,不能再拿自己开涮,若不自嘲,谐星的市场又很难玩转,这就是娱圈的残酷。”
细想来,贾玲在春晚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哪一次不是靠着“自黑”和“扮丑”?
“女神和女汉子”、“胖”、“小秤砣”、“有喜”,这些曾经逗乐全国观众的包袱,如今都成了“瘦玲”身上“撕不掉”的标签。
可如今的贾玲,早已不再是那个可以肆意调侃自己身材的“胖丫头”了。
她成了资本的宠儿,票房的保障,但同时也失去了“自由创作”的空间。
《热辣滚烫》的成功,一半靠的是“暴瘦100斤”的噱头,另一半,则是对原作的“复刻”。
这似乎也印证了张艺谋的另一句话:“现在的喜剧,越来越难搞了,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你抖个包袱,他马上就知道你要干什么,这还怎么玩?”
看看如今的喜剧市场,马丽成了“大银幕”的香饽饽,李雪琴、金靖等人在综艺界风生水起,就连“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走出来的“小婉管乐”,也开始崭露头角。
反观贾玲,她的“电影梦”还能做多久?
有人说,贾玲的下一部电影,才是真正考验她导演功力的时候。
没有了“暴瘦”的噱头,没有了原作的“加持”,她还能否继续创造票房奇迹?
更重要的是,她能否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喜剧之路”?
毕竟,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怀念的不仅仅是那个“胖胖的”贾玲,更是那个能让他们开怀大笑的“喜剧人”贾玲。
只是不知道,当资本与流量为之重新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设之后,是否也慢慢丢掉了喜剧的灵魂呢?
在最新发布的品牌贺岁片中,贾玲的表演,总给人一种“端着”的感觉,曾经的“亲和力”和“松弛感”,似乎都随着体重的减轻而“烟消云散”了。
这也不禁让人想起,她曾在采访中透露的终极梦想:做一部国民级的情景喜剧。
可如今的她,真的还能找回当初做喜剧的“初心”吗?
当资本的“枷锁”套牢了“自由”的灵魂,当“导演”的标签,让“喜剧”成了副业,贾玲的“电影梦”,究竟是“圆梦”,还是一场新的“困局”?
这三年,贾玲在“进化”,也在“迷失”。
而张艺谋的那些话,如今听来,更像是一则“预言”。
来源:游戏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