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奉打更人》影视化并不算成功,尽管收视率还可以,但在观众中并没有引发更多的讨论,与《庆余年》时全民狂欢的氛围丝毫不能比,而与《将夜》相比,似乎书粉们也没有那么真诚地想要深入探讨或者回味的意思,大概有一种“哦,播完了?那就完了吧”的轻松,这是影视化的错吗?
《大奉打更人》已经大结局,尽管这只是第一部的结局,但观众也清楚,有没有第二部、何时才有第二部?怕还是未知之数。
《大奉打更人》影视化并不算成功,尽管收视率还可以,但在观众中并没有引发更多的讨论,与《庆余年》时全民狂欢的氛围丝毫不能比,而与《将夜》相比,似乎书粉们也没有那么真诚地想要深入探讨或者回味的意思,大概有一种“哦,播完了?那就完了吧”的轻松,这是影视化的错吗?
是,也不是。
《大奉打更人》在原作意境上,其实就逊色《将夜》、《庆余年》一筹,说得直白点,就是缺少全书的主题,作者讲这个故事,到底想表达一个啥核心意思?有没有升华的余地?
众所周知,网文以爽为主,大多没有啥格调,但如果有那么几篇有格调的,将会鹤立鸡群、格外突出。
《将夜》是小人物的复仇与普通人对命运的抗争,配置的是儒家的出世文化,以直报怨的耿直,以夫子为代表的书院众弟子让人印象深刻。
《大奉打更人》的精神内核呢?只是修仙或者修真,上位者监正、贞德帝甚至是魏渊,对普通人是没有那种发自肺腑的怜悯的,远不如夫子接地气,所谓的云鹿书院只是一群迂腐书生,根本不配入世。
魏渊的名言“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为自身求利益”,甚至还不如《庆余年》里叶轻眉立在监察院门口那段儿戏般的现代人平等语录来得有力。
说太多,志存高远,但做得太肤浅,也就不足以取信于人。
《将夜》也好,《庆余年》也罢,那些主角、配角可以九死一生,但不会死死生生,当生死沦为修真路上的儿戏时,这场修真路也就彻底降了格调,当死亡不再是终点时,这故事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有什么可共情共鸣之地?
但即使《大奉打更人》原作亦有所欠缺,改编为影视剧,尤其作为男频经典力作改编成电视剧,其重点就应该是男频最关注的升级打怪,开后宫可以稍微柔和一点,放一放、美化修饰一下,但与各路势力斗法力战,那是一定不能省的。
然而,被观众吐槽得最厉害的,除了临安公主长级为唯一女主,以及加了很男女主的感情戏之外,就是大场面被严重削减的问题。
云州叛乱简化成许七安领几个人乱打一气,神殊手臂就放进去了,斩杀叛军什么的,变成了人们嘴里的几句话,大有略过不表之意。
与佛门斗法,称得上是个段落高潮,前后铺垫也很多,包括且不限于许家人在看台上的各种奇葩反应,以及临安等人的依依惜别和鼓励,但是,真到斩法相时,雷声大、雨点小,给观众来了一大段现代许七安的一生循环播放,一遍不够来了好多遍,生生让人给看怒了。
这tm是重点吗?
人生八苦只是斗法的一道小关,甚至这只是佛门用来挑选有资质修佛的弟子的普通关,度厄等人用这道试炼作为第一关,是想恶心大奉,如果许七安过关了,意味着他有修佛资质,转头就被渡入佛门,那乐子就大了。
斗法斗到归入对方阵营,那你说谁输谁赢?
可剧里竟然把这做为破阵重点,后面三关完全被编剧吃了,使个蛮力,再加书院相助,这就破阵了?
许七安调动众生之力破人生八苦,这是只字不提啊,这样的破阵才是关键,许七安与佛门辩法,和尚到底要入世还是出世才能更领悟佛法?入红尘才能真正勘破八苦?这些都是小道,是个人的情绪,而普天之下亿万百姓的情绪,那才是真正的人生八苦,是远超个人得失与修身修道的。
剧中没有深入探讨这些,与佛法斗法就如《将夜》里宁缺上二楼,本是经典场面,拍好了见功底,拍烂了露怯,而《大奉打更人》显然露怯。
拍的虽是男频文,却宁愿多费笔墨渲染一些女频才在意的琐碎小事,这毛病不仅出现在《大奉打更人》,也见于《庆余年》,尤其是《庆余年2》,插科打诨的家庭戏太多了,这也是拍其他大戏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
来源:悟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