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希娟感叹:好与不好,观众说了算!《红色娘子军》是最好的回忆
1961年,当银幕上那个扎着粗辫子、眼神倔强的女战士吴琼花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整个中国都记住了这张充满生命力的面孔。这个在椰林寨里反抗压迫的丫头,用她火炭般炽热的眼神和利落的身手,诠释了什么是"妇女能顶半边天"。而赋予这个角色灵魂的,竟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三年级
1961年,当银幕上那个扎着粗辫子、眼神倔强的女战士吴琼花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整个中国都记住了这张充满生命力的面孔。这个在椰林寨里反抗压迫的丫头,用她火炭般炽热的眼神和利落的身手,诠释了什么是"妇女能顶半边天"。而赋予这个角色灵魂的,竟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三年级
祝希娟,生于江西赣州,祖籍江西南昌。电影表演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吴琼花、《燎原》秋英、《青山恋》山雀、《啊!摇篮》李楠、《模范丈夫》刘莉、《无影灯下颂银针》李志华、《最后的贵族》张母、《寻找成龙》张一山奶奶、《浴血广昌》赖婆婆、《大雪冬至》魏大雪、《井冈恋
祝希娟:那次考察之旅让我意识到一些变化,包括费里尼导演的电影在内,很多外国电影都已经没人看了。他们告诉我,这是因为电视行业的兴起,对电影冲击太大造成的。当时我就想,我们国家迟早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后来果然有一段时间,电影被电视冲击得很厉害;再后来电影又慢慢兴起
当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镁光灯掠过流量面孔,87岁的祝希娟以一袭绛红唐装登上青年影人论坛,胸前党徽与银发辉映成光。这位新中国首位百花影后,用布满老年斑的手掌轻叩讲台,以《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铿锵嗓音寄语后辈:“好电影要像火种,烧穿浮华,照亮人心。”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却突然抛下一切,跑去美国定居,一待就是 10 多年。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4月27日下午,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入场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星光岛举行。包括《志愿军》《封神》《流量地球2》《热烈》《无名之辈》等剧组的主创演员们纷纷亮相。优秀的中国电影人在青岛欢聚,共庆华表奖荣誉时刻,为中国电影加油。
今天介绍的三位老艺术家并不是以容貌取胜,她们有演技、有经典的作品。
祝希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主演了《红色娘子军》《啊!摇篮》《模范丈夫》等经典影片。
国际动作巨星,坚持不用替身,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成立成龙慈善基金会。
在老一代演员中,有几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例如田华、刘晓庆和陈冲等人。其中还有一位地位非凡,她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影后,有趣的是即便是在耄耋之年,近年来她也仍旧是有影视作品相继问世。
1933年2月25日,金迪出生于上海。她原名叫金慧琴,祖籍是江苏苏州。她上面还有个姐姐,与一位来自奥地利的土木工程师结婚后,生下个混血儿女儿,取名甄妮。所以,金家出了两位大明星。金迪是甄妮的亲小姨。
1933年2月25日,金迪出生于上海。她原名叫金慧琴,祖籍是江苏苏州。她上面还有个姐姐,与一位来自奥地利的土木工程师结婚后,生下个混血儿女儿,取名甄妮。所以,金家出了两位大明星。金迪是甄妮的亲小姨。
1938年的上海,炮火震碎了晨雾。祝希娟出生在江苏常州一户书香门第,襁褓里便随着父母踏上逃难路。火车汽笛撕裂夜空时,母亲用蓝布襁褓把她裹得严严实实,父亲祝元清抱着装书箱的藤箱,一家人在月台上被推搡着挤进闷罐车厢。
1960年的广州闷热潮湿,梁信伏案修改剧本时,钢笔尖在"琼岛英雄花"五个字上反复画圈。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总让他想起海南遍野的三角梅,可当谢晋导演推门进来时,带进的一阵穿堂风掀起了稿纸,也掀开了两人关于片名的讨论。
但她60岁退休后定居美国,78岁回国住养老院,还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她又为何?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后,她的成就不仅仅代表了她个人的辉煌,也象征了一个时代对艺术、对电影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前段时间,国内著名演员于洋逝世,很多粉丝和圈内的明星都为之悲痛伤心,
1957 年,军旅作家梁信前往海南体验生活,在那里,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的女子军老战士,创作灵感瞬间被点燃。仅仅用了四天四夜的时间,梁信便完成了电影剧本的创作,最初剧本的名字为《琼岛英雄花》。后来,这个剧本被当时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导演谢晋看到,谢晋大为兴奋,当即决
于洋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一位男演员,他参演的《走向新中国》、《山间铃响马帮来》、《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水上春秋》等作品无一不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