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希娟:87岁银幕赤子心,为中国电影续写“红色火种”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8 13:50 2

摘要:当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镁光灯掠过流量面孔,87岁的祝希娟以一袭绛红唐装登上青年影人论坛,胸前党徽与银发辉映成光。这位新中国首位百花影后,用布满老年斑的手掌轻叩讲台,以《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铿锵嗓音寄语后辈:“好电影要像火种,烧穿浮华,照亮人心。”

当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镁光灯掠过流量面孔,87岁的祝希娟以一袭绛红唐装登上青年影人论坛,胸前党徽与银发辉映成光。这位新中国首位百花影后,用布满老年斑的手掌轻叩讲台,以《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铿锵嗓音寄语后辈:“好电影要像火种,烧穿浮华,照亮人心。”

1961年,23岁的祝希娟在《红色娘子军》中以“瞪圆杏眼”的吴琼花形象,将海南岛女战士的抗争怒火凝成永恒的银幕图腾。她为演活角色,随剧组在椰林深处与娘子军老战士同吃同住,学挑水劈柴时掌心的血泡,最终化作镜头里扛枪冲锋的利落身姿。当被问及如何让角色“从历史书页中活过来”,她笑言:“演革命者,得先把自己活成那个时代的人。”这种“体验派”创作信条,恰是今日特效堆砌下最稀缺的匠人精神。

面对青年导演“票房焦虑”的困惑,祝希娟突然提高声量:“我拍《老人与狗》时,剧组穷得连盒饭都只能就着西北风咽,但你看谢晋导演什么时候为数据改过剧本?”她回忆1992年赴美创办影视公司,将《北京人在纽约》的拍摄手记工整誊抄三遍赠予郑晓龙,扉页题字“莫让资本的雪,盖住艺术的火”。这种对“创作尊严”的坚守,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更显锋利。

论坛尾声,祝希娟颤巍巍起身,将珍藏的《红色娘子军》分镜头剧本赠予青年导演:“当年谢晋导演用铅笔画的走位图,现在该由你们用数字技术重绘。”她特别提及《八角笼中》等现实题材影片,“年轻导演眼睛里的光,和60年前我们扛着摄像机下乡时一模一样”。这种“老带新”的期许,让台下的王一博、张婧仪等后辈眼眶发热——原来真正的艺术传承,从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以生命点燃生命的薪火相传。

暮色中的论坛现场,大屏幕突然亮起《红色娘子军》经典片段。当“向前进”的旋律响起,祝希娟随着节奏轻拍轮椅扶手,这个跨越63年的动作,恰似中国电影人代代相传的暗号:火种不灭,初心永炽。

来源:潘潘浅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