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位名字曾闪亮荧屏的明星,用一次次离谱的耍大牌,把自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成名靠作品,翻车靠脾气——这句话在娱乐圈从来不缺案例。
五位名字曾闪亮荧屏的明星,用一次次离谱的耍大牌,把自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人把剧组当自家后院,有人在寒风里让全组等自己一个人,有人保镖比粉丝还多,有人在机场硬刚安检,还有人迟到成瘾,连道歉都挽不回口碑。
这些瞬间,让人看清了光环背后,有的不是自信,是膨胀。
吴谨言的成名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延禧攻略》让她走到了镁光灯正中央。
但热度没捂热多久,她就被央视《中国电影报道》点名批评——约好的采访时间、地点,说换就换;让节目组自掏腰包租场地不说,还把原本的采访时长砍成四分之一。
央视的用词毫不客气:“艺德不够”“入戏太深”,这是首次公开点名批评年轻演员团队。
连着三次道歉、文章置顶,还是挡不住口碑下滑。
后来,她出席一个普通活动也要十几名保镖开道,把商场通道封得严严实实,粉丝寥寥无几,却演出一场仿佛世界巨星驾到的排面。
那一刻,你很难不感叹——成名不易,但保持清醒更难。
李梦是那种镜头感极强、长相气质都带着电影感的演员,可她的“失手”频率令人咋舌。
《老腔》拍摄时的隆冬,她赖在被窝迟迟不起,导致全组演员冒寒风干等她一个人。
因为不满戏份,她能当场对导演发火;为了避开宣传活动,人直接“消失”,电话不通、消息不回。
甚至在电影发布会上,她缺席到让导演、制片现场落泪控诉“没有艺德”。
电视剧《白鹿原》拍了三个月,硬生生被换角。
后在《演员请就位》,还被导演公开说“片场难搞”,连造型师都得蹲地伺候她。
《隐秘的角落》拍摄时,一个苹果道具非得一模一样,不然不演。
机会本来一次次摆在她面前,却被她亲手作没了。
邢昭林或许是“高配版排场、低配版热度”的典型。
靠《双世宠妃》小火了一阵,团队甚至把出生年份改小四岁,硬贴“杨洋接班人”标签。
他出席某活动时,三十多个保镖手拉手护送走红毯——结果红毯两边粉丝不到五个,更多人是在看保镖阵仗。
这种自我感动式的场面,换来的不是认可,而是全网调侃。
某次爆出“2000万粉丝级小生恋爱”,网友第一反应是顶流,结果翻出来是他,热度瞬间崩塌。
流量不是万金油,盲目贴金只会更尴尬。
曾轶可的故事就是“情绪毁掉前程”的样本。
《快乐女声》让她火得猝不及防,哪怕唱功争议不断,特立独行的风格依旧圈粉。
但2019年的机场事件,彻底拉下了她的口碑。
过安检不愿摘帽摘口罩,不配合核对身份,对工作人员爆粗口;事后还在社交平台公开人家警号和照片,试图拉粉丝舆论战。
官方很快放出完整视频,还原了她的蛮横和不配合。
网友的质问很尖锐:“公众人物都不能遵守规则?”
她道歉删文,品牌、演出、节目合作接连中断,这一跤,直接砸掉了她辛苦维持的音乐路。
朱正廷则是另一种——带着偶像团出道的热度进影视圈,却用一次次“不配合”让人失望。
《苏记》开机,他几乎天天迟到,一个月能超过二十次;山上取景走几百米的路,也要人推车送上去;泥地拍摄嫌脏不上场,综艺录制不满评分,当场摔话筒罢录,逼得全组重录到凌晨四点。
这样的工作态度,再多粉丝也捧不出作品。
新添的案例更让人唏嘘——2025年初,演员李明德发文爆料电视剧《三人行》剧组“区别对待”,自己零下十七度等了男主角40分钟,还被怀疑“耍大牌”踢出剧组。
可剧组和马天宇方面迅速回应:他多次无故离场、失联,耽误拍摄,还损坏酒店财务。
7月底更有车主曝出,李明德因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判6个月徒刑,并赔偿20万元。
剧情反转,比影视剧还抓马。
马天宇后来在节目里说,这事解释过一次没用,就懒得再说。
放眼娱乐圈,类似的“巨星病”每年都在上演。
近期还有网友爆料,某男团在深航航班上插队登机;国外大咖也不遑多让——侃爷在上海演唱会迟到40多分钟,大雨中提前退场,还留伴奏硬控观众20分钟,宣传的“国际顶尖舞美”没见影,现场观众直接喊退票。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早就写明,重要演员变动应当告知观众并说明理由,但真到执行层面,很多艺人和团队依然视而不见。
对比来看,不论是当年的袁咏仪,还是后来因《我是歌手》走红的邓紫棋,都曾因类似问题遭遇事业低谷。
区别在于,有人学会收敛,重来一次;有人则一脚踏空,再没爬回来。
娱乐圈的光环从来不是护身符,反而像一面放大镜——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记住你。
观众的耐心不是无底洞,尊重规则、尊重合作,才是走得远的底气。
谁给了你掌声,谁也有权收回它,这道理,真的该好好记住。
来源:容我笑果娱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