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她刚出道那会儿,还是在辽宁卫视主持早间新闻的,天还没亮就得起床,整天都在忙着备稿、练习,早上爬起来对着镜子练语气、调表情
李七月的“神奇转身”到底咋回事
哎呀你知道不,最近我一直在琢磨李七月这人
真是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
她不是那种一夜爆红的那种明星,反倒是走了一条特别扎实的路
记得她刚出道那会儿,还是在辽宁卫视主持早间新闻的,天还没亮就得起床,整天都在忙着备稿、练习,早上爬起来对着镜子练语气、调表情
真的是一点点把那份青涩给磨掉的
刚开始的日子挺难的,很多人说采访时放不开,提问也没重点
居然有人觉得她撑不起早间档的节奏
可是她没气馁,就一遍遍看自己节目录像,然后跟着老记者跑现场学提问
后来她终于有了机会进入央视,可也不是一开始就直接站到演播厅里,还是先做了《远方家》外景记者
那八年里,她几乎跑遍了全国的山山水水
有时候为了拍一个乡村里的手工艺品,要在山里转几个天,早上出发
晚上还得在山里露宿几乎没睡好觉
有时候为了记录渔民的生活,跟着船在海上漂了整整一夜,天冷得像刺一样
晒得黑黝黝的脸都没啥表情了
她说,风里雨里跑了这么多天,晒黑了、瘦了不少
还记得有次跟着老乡学种地,问他们怎么抗倒伏、怎么施肥,手里还拿着本子记
正是靠着这份踏实和真心,她一点点在土地上扎根
也逐渐用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从“青涩”到“稳重”,她是怎么炼成的
你知道,李七月能站到央视这个舞台上
她早在2011年的《主持人大赛》里就显示出那股拼劲儿,拿了个优秀奖,那次比赛其实对她挺关键的
让她开始在业界有点名气
那时候她还没正式当主持人,更多是跑外景、在幕后帮忙,但那股劲儿就像火苗一样
到2019年,她再次登上这个舞台,这次不一样了
已经是个真正有底气的“老将”了
比赛那天,三分钟即兴考核,题目刚一出,她就立马拿起话筒,没有一点犹豫,也不用稿子,讲故事、说情感、讲细节
看得出来,她的底子真扎实
董卿当场看完都忍不住点头,说她“往那儿一站,就知道是为舞台而生的”
康辉也夸她“功底扎实”
虽说名次不算特别高,但那次比赛让大家记住了她这个名字:李七月
其实,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
慢慢从一个青涩的小姑娘变成了台上的“老将”
我觉得她这个转变,特别有启发性,很多人都喜欢一夜成名的故事
可她走的路是踏踏实实一点点走出来的
«——【•从“寻人”到“农业”,她用行动说话•】——»
你还记得她后来主持的《等着我》
那节目不像那些热闹的综艺,更多是讲一些很感人、很暖心的故事
有时候找了半辈子父母,有时候是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她就静静地坐在一边
有人说她身上有董卿的影子,知性、温柔、坚韧,有人叫她“小董卿”
还说她像个“催泪天使”
其实我觉得,李七月在那个时候
已经用心在传递一种人间的舒服和善良
她的收视率特别高,口碑也不错,事业一路飙升
似乎要迎来最光彩夺人的时刻
可是没想到,就是在事业最起劲的时候,她突然不播了,直接转到央视的农业农村频道
成为了农业节目的主持人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都在猜测:是不是她在圈内没靠山
或者是惹了什么人,才被调到这么“冷门”的频道
有人还说,是个“落毛凤凰不如鸡”的故事,从风光的寻人节目变成田间地头的农业报道
根本像是“职业降级”似的
很多人都觉得她是在“掉队”,觉得她的努力就像泡沫一样破灭了
可是你知道,她其实一点都没在意这些流言蜚语
她转到农业频道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西装脱了
有时候在田里,还要穿双胶鞋,裤脚挽到膝盖
她不再是那个舞台上的“明星”,而是跟着农民下地,蹲在田埂上听老农讲种玉米的窍门,凑在果树底下看虫害
她问的麻烦比刚入行的实习生还细,还说:“这玉米怎么抗倒伏
她说,以前在《等着我》那会儿,自己就是个“文化传播者”
而这阵子,她变成了“产业赋能者”,不是空喊农村好
而是真正帮农民解决麻烦
说起来,她还开直播帮农户卖货,不是那种唠唠叨叨念一句“这个物件很好”,而是真跟着农民采摘,教他们怎么挂链接、回复评论
把那些堆在仓库里的核桃、苹果、柿子全部卖出去
曾经有些核桃卖不出去,她带着团队上山拍,从种到采摘到包装的全过程,直播里请老乡自己讲:”咱家核桃多好
“,到最后嘛那些货全都卖完了
这种场景,跟之前的“舞台”完全不一样
说起来,大家一开始都觉得她离开央视特别“落魄”,觉得她是不是什么人坑了
才被调到这么个偏远的频道
可后来看到她带着老乡做订单,教年轻人用无人机喷药,才发现
她其实是在换个更大的舞台
她不再是在灯光聚焦的地方,而是在土地上、果园里、老乡的炕头上
找到了一个更真实、更有意义的舞台
«——【•她的“飞”并没有停,反倒更稳了•】——»
你觉得这算不算“职业变轨”吗
她说的“落毛凤凰不如鸡”,那都是一些人盯着表面看
没看到她在用行动证明自己
其实,她就像一只换了场的鸟,不是在高空里飞得没力气了,而是换了个更稳的地方
董卿当年说她“为舞台而生”,确实不假
但舞台不一定非得在演播厅里
一个可以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帮助的舞台
我觉得她这九个月,没消失,也没“落魄”
只是把光芒洒在了更需要的地方
那些曾经的光环,变成了她脚下的泥土和汗水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只是变成了更实在、更贴近生活的那份坚持
说实话,我挺佩服她的——她真的没有被扼杀在所谓的“光环”里,而是用自己的方式
那种飞的姿态,反倒更稳、更有力量
你看,董卿曾说她“为舞台而生”,但这阵子,我想她自己也明白了
舞台没错不一定非得在聚光灯下
她在田野、果园、老乡的炕头上,找到的那些“舞台”
更大、更真实、更有温度
她用行动告诉我们,离开一个平台,不代表就没路走
九个月的“隐退”里,她其实一直在飞
只不过飞得更稳、更踏实、更有力量罢了
来源:琳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