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红色风暴》为纪念“二七”大罢工35周年而创作,备受欢迎。1958年,北影厂将改编后的《风暴》列入国庆十周年献礼影片计划,由原话剧编导、主演金山负责改编,他本想将主人公改为施洋,但因涉及版权问题,北影厂厂长汪洋以当时最高标准支付稿费买下改
1959年上映的电影《风暴》有着诸多值得一提的拍摄往事。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红色风暴》为纪念“二七”大罢工35周年而创作,备受欢迎。1958年,北影厂将改编后的《风暴》列入国庆十周年献礼影片计划,由原话剧编导、主演金山负责改编,他本想将主人公改为施洋,但因涉及版权问题,北影厂厂长汪洋以当时最高标准支付稿费买下改编权,才得以让金山独立改编,同时邀请他担任导演和主演。
金山亲自到武汉体验生活,参观了机车厂、江岸车站等地,还访问了参与过“二七罢工”的老工人。老工人们带他到福建街,介绍总工会遗迹、老君殿地址等,讲述当年的情景,为他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提供了丰富素材。
舞台剧主要突出林祥谦和施洋,改编成电影时,金山根据领导建议,创造了以革命烈士曾玉良为蓝本的“孙玉亮”一角,展现无名英雄的奉献。剧本修改过程中,还吸纳了陈克寒、夏衍等文艺界领导的意见,夏衍亲自修改了英国领事馆那场戏。
林祥谦一角最初定由李翔扮演,他因担心演不好想辞演,后经劝说同意。但进组后他被通知改演孙玉亮,林祥谦由于村和张平竞试。不过,金山和专家看了李翔的试片后,还是觉得他更适合林祥谦,最终他还是出演了该角色。
为了营造出真实的时代氛围,剧组道具部门向北京全市的各旧货商店、机关、团体等处借购1921年到1923年的家具、物什。
化妆师孙鸿魁为让金山饰演的施洋更接近原型,没有让其戴瓜皮帽,而是设计了20世纪20年代知识分子流行的发式,使演员脸看起来更瘦削。对于吴佩孚的造型,考虑到演员头顶骨是方的,放弃了让演员剃光头的设计,而是创造出制造短光头头套的化妆术。
1959年拍摄期间,香港长城公司的夏梦与石慧前来参观,她们素有“大公主”与“二公主”的美誉,受到剧组同行的热烈欢迎,并与剧组人员亲切合影。
影片结尾原计划有林祥谦夫妻洒泪诀别的戏,但由于当时对英雄人物流泪是否合适存在争论,最后这场戏被剪掉了。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