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少7》最为魔性的地方是它把“真诚”打造成了流量密码,而最先将此密码按得噼里啪啦地响起来的,竟然是57岁的那英。
《花少7》最为魔性的地方是它把“真诚”打造成了流量密码,而最先将此密码按得噼里啪啦地响起来的,竟然是57岁的那英。
别的节目靠撕逼登上热搜,它却很特别,仅凭着那英的一句“累了就撤”,就让弹幕像大海般地哭泣。
那英不端大姐架子,用自嘲拉近大家距离
先别急着感动,我们把镜头,缓缓地拉回第一天的“100元买菜”。
陈数拿了60块之后,很快就发现不够,接着就在群里,迅速地表达歉意;李沁和张晚意蹲在小摊前,仔细地核算着差价,马思纯把最后一颗糖,轻轻地掰成了两瓣。
看似平平常常,却把每个人的性格,像拍制成了高清壁纸那般展现得淋漓尽致。
轮到那英时,她未抢着成为leader,反而率先在群里发出:“少说话担心得罪人。”
结果如何呢?她嘴巴未曾停歇,不过事情却也办得很出色。
买菜任务她径直拉群进行分工,冰棍数量不够就每人分一半,就连最小的张雅琪也被她一句“妹妹到我这儿来”迅速拉入了氛围之中。
对比就来了:往季的大姐,常常端着“我是老大”这样的架子,成员们表面上听话,背地里小动作却一堆一堆的。
那英偏不,她背着那最重的包,当别人要帮她分担时,她尴尬地笑笑,说道:“别别别我也得减减肥啦。”
就这样一句话便把权力结构给踩成了平地。
车上突然唱起征服,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
于是名场面诞生了——车上的气氛,呈现出低气压状态,那英突然间,开始放声歌唱《征服》,她虽并非嗓音完美,但全车人员却都一同,大声合唱。
在那一刻,镜头缓缓地,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就如同被阳光炙烤过的棉花糖一般,柔软得简直是一塌糊涂。
可别忘了,节目组的“反套路”也鸡贼得很:他们没给任何“必须吵架”的剧本反而把“取消行程”的按钮递给了嘉宾。
那英按下按钮的瞬间,屏幕外的我直接泪目——原来成年人的温柔,是可以大声说“不玩了”。
这让我想起,《王牌对王牌》里的贾玲,她也很擅长用,自我调侃来化解尴尬,不过场景是于棚内玩游戏;而《中餐厅》里黄晓明式的“我不要你觉得”,则把压力转交到了成员的身上。
那英的做法是,将压力自己悄然地咽下,接着把松弛感传递出去,旅行综艺瞬间便变成了大型的共情现场。
同理放到我们二十多岁的日常团建中,最怕那种“不能掉队”这样的鸡血口号。
试想一下,如果leader像那英一样说一句“今天不爬山了,去喝奶茶”,估计整个组立马就原地复活了,KPI都能写得心甘情愿的。
节目组悄悄弱化矛盾,观众其实都明白
但我也犯嘀咕:节目组真的一点冲突都没剪?我来回扒拉三倍速发现龚俊当导游那天,其实有成员迟到十分钟,镜头却只给了一个模糊背影。
嗯刻意地弱化矛盾,这糖衣着实厚。
更微妙的是,那英的“高情商”,被弹幕夸赞得厉害呢,可若换个角度来看,她也在以最小的成本来维护自己“大姐”的形象——一句小小的玩笑,一颗甜甜的糖,就能让团队保持稳定而不被打破。
这种悄然无声的掌控,算不算另一种“精致的脚本”呢?
观众到底在追些什么呢?我们口口声声地说讨厌撕逼,可当隔壁的《萌探探探案》来个“凶手自爆”这样的热搜时,手指又十分诚实地点了进去。
或许我们所需要的并非零冲突,而是在冲突之后,有像那英那般的人,将碎掉的情绪重新粘贴好。
那英也会带错路煮糊面,但这样反而更真实
所以,《花少7》的治愈滤镜更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自己:白天在工位上装大人,晚上回出租屋刷综艺,只想看有人替我们说“累了就撤”。
那英恰好成了那个替我们按下暂停键的人。
别急着把她神化,毕竟她首次参与,旅行慢综嘛。
翻车的情况,可不少:把导航看错了,导致全员得多走两公里呢;煮面也煮得,不成样子,变成面疙瘩啦。
但恰恰是这些小毛病,让“真诚”这两个字,有了真切的感受——原来不完美才最为安心呢。
写到这儿,我忽然希望下一季别换人,就让那英继续当大姐,哪怕她把地图再带偏三次,我们也愿意跟着走。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太缺一个说“算了”的人而她刚好57岁,刚好不怕得罪人,刚好把这句话说得理直气壮。
来源:子夜观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