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在观众记忆里总带着点“人畜无害”气质的演员,这次算是把“反差”二字玩明白了——演个盲人按摩师,却能靠眼神让观众后背冒冷汗,连唐嫣大概都得在家打趣:“你这眼神再练下去,女儿都要躲着你走了。”
最近刷剧的观众大概都在经历同一种“精神分裂”:前一秒还在回味罗晋在老剧里笑出的酒窝,后一秒就被《目之所及》里他那双阴鸷的眼睛吓得攥紧遥控器。
这个在观众记忆里总带着点“人畜无害”气质的演员,这次算是把“反差”二字玩明白了——演个盲人按摩师,却能靠眼神让观众后背冒冷汗,连唐嫣大概都得在家打趣:“你这眼神再练下去,女儿都要躲着你走了。”
谁能想到,当年在《锦绣未央》里把拓跋浚的温柔演得让观众想把“理想男友”标签焊在他身上的人,如今能对着镜头演出“笑里藏刀”的压迫感。为了这个叫苏牧心的角色,他像是把自己扔进了“改造工厂”:长发留得能扎小辫。
胡茬蓄得自带颓废感,连说话的语调都压得低低的,活脱脱从“阳光学长”变成了“悬疑片常驻嘉宾”。有场戏他对着妻子“温柔”递水,指尖却微微用力,弹幕里全是“救命!这比吵架还吓人”的哀嚎——观众怕的哪是角色,分明是罗晋把“伪善”这层皮扒得太真实。
要说这角色有多“招人恨”,看看网友的反应就知道:有人说晚上不敢独自走夜路,总觉得背后有双似笑非笑的眼睛;还有人翻出他以前的采访片段“洗眼睛”,结果越看越恍惚:“这酒窝明明是甜的。
怎么一想到苏牧心就发慌?”但吐槽归吐槽,没人能否认他下的功夫——为了摸透家暴者的心理,他扎进心理咨询室听案例,连导演都夸他:“有时候他往那一站,不用演,那股劲儿就对了。”
其实罗晋这股“轴劲儿”,从刚入行时就藏不住。出生在医生世家,家里人大概做梦都没想到,这孩子放着“铁饭碗”不端,非要往剧组跑。北电毕业后的那段日子,他大概把北京的剧组门口踩了个遍,试镜34次失败的经历,说出来能让现在的年轻演员惊掉下巴。
最惨的时候,他连房租都快交不起,却还在试镜时对导演说:“这个角色的台词,我觉得可以再琢磨琢磨。”后来演《美人心计》的刘盈,他把那个傀儡皇帝的无奈演得让观众跟着揪心,有人说“罗晋的眼睛会说话”,可谁知道,那些“话”里藏着多少个熬夜琢磨剧本的夜晚。
他和唐嫣的故事,倒是没那么多狗血桥段。2011年拍《乱世佳人》,唐嫣刚经历情伤,片场总一个人坐着发呆。罗晋那时也不算大红,却记得每天给她带杯热奶茶,冬天把她的戏服揣在怀里焐着。
后来合作多了,观众看着剧里的情侣CP,总觉得“这俩人怎么看都像真的”。2016年唐嫣生日,他发了张两人的童年照,配文“我的肩膀永远是你的依靠”,简单直接得像他演的那些正派角色。
结婚时更有意思,没有铺天盖地的通稿,就俩微博:“新郎是我”“新娘是我”,反倒比那些豪华婚礼更让人记牢。现在有了女儿“小小糖”,这对夫妻倒成了娱乐圈的“隐身族”。别人忙着上夫妻综艺赚热度,他们却连机场同框都少见。唐嫣复出拍《繁花》,罗晋就默默调整档期陪孩子。
这次罗晋演反派被热议,唐嫣也没出来说什么,可懂的人都知道,她工作室转发剧讯时,文案里那句“演员的突破”,藏着多少支持。就像罗晋以前说的:“好的感情不是晒给别人看的,是俩人心里有数。”
说起来,演员演反派到底该不该“背锅”?冯远征演完安嘉和,上街买菜都有人劝他“别打老婆”,可这恰恰是对演技的最高褒奖。罗晋这次让观众“发毛”,本质上是把角色的“坏”演得有层次——他不是为了坏而坏,而是让你看到这个角色的可悲与可恨。就像有网友说的:“虽然怕苏牧心,但更佩服罗晋,这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
要是问唐嫣看到丈夫演这么个角色会咋想?大概也就是晚上回家,递杯热水笑着说:“今天收工早,给你做了糖醋排骨,解解戏里的戾气。”毕竟对他们来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就像罗晋演的角色再好,回到家,他还是那个会给女儿讲睡前故事、给妻子剥橘子的普通人。
如今的罗晋,大概早就不在乎“暖男”标签了。他宁愿让观众暂时“怕”他,也要撕开舒适区的口子。毕竟演员这行,靠的从来不是一张固定的脸,而是能在不同角色里“活过来”的本事。至于那些说“对罗晋有心理阴影”的观众,或许等他下次演个正气凛然的角色,又会感慨:“看,这才是我认识的罗晋!”而这,大概就是演员最过瘾的地方吧。
来源:长白0h4g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