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沪剧的璀璨星空中,茅善玉与吕贤丽宛如两颗耀眼的明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却又共同照亮了沪剧发展的道路。她们的演艺生涯,是一部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是对沪剧艺术执着追求的生动诠释。
在沪剧的璀璨星空中,茅善玉与吕贤丽宛如两颗耀眼的明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却又共同照亮了沪剧发展的道路。她们的演艺生涯,是一部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是对沪剧艺术执着追求的生动诠释。
茅善玉,1962年出生于上海,这位被誉为“沪剧女皇”的表演艺术家,自12岁踏入沪剧领域,便与沪剧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从上海沪剧团学馆毕业后,她凭借着甜润的嗓音、灵动的表演,迅速在沪剧界崭露头角。1981年,她主演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成功塑造了周璇这一角色,将周璇的坎坷人生与细腻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随后,该剧被拍摄成戏曲电视连续剧《璇子》,茅善玉也因此荣获首届上海戏剧节剧本奖以及第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优秀女主角奖,从此声名远扬。
此后,茅善玉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主演了《魂断蓝桥》《红灯记》《庵堂相会》等众多经典剧目。她的表演风格清新自然,唱腔圆润甜美,不仅继承了沪剧传统的韵味,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与理解,开创了行腔圆润妩媚、婉转跌宕的“茅派”艺术。在《董梅卿》中,她将革命年代上海滩“乱世佳人”为爱情义无反顾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在《邓世昌》里,她饰演的邓世昌新婚妻子何如真,为这部刚劲的“男人戏”增添了一抹温柔与坚韧。而她在《敦煌女儿》中对樊锦诗的精彩演绎,更是将一位为文物保护事业献身的女性,历经坎坷却始终无悔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剧也让她斩获了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等多项殊荣。
与茅善玉一样,吕贤丽同样在1974年踏入上海沪剧团学馆学艺,开启了她的沪剧之旅。1979年毕业后,她凭借自身扎实的功底和对表演的热爱,迅速在剧团中站稳脚跟,成为主要演员。吕贤丽的表演细腻生动,音色圆润,唱腔富有激情,她所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早期演艺生涯中,她主演了《庵堂相会》《寒梅吐艳》《姊妹俩》等多部经典剧目,凭借在这些剧目中的出色表现,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认可。1984年,她凭借精湛的表演,荣获全国现代戏汇演配演二等奖以及上海市青年演员汇演新苗奖,这无疑是对她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
除了在传统沪剧剧目中大放异彩,吕贤丽还积极拓展演艺领域。1990年,她参演电视剧《封神榜》,饰演黄妃一角,让更多观众认识了她。此后,她又陆续参演了上海沪剧院新版沪剧《家》《龙凤逞强》等作品。在新版沪剧《家》中,她饰演的陈姨太,将这个复杂的封建女性形象演绎得十分到位,从神态到动作,从唱腔到情感,都展现出了她深厚的表演功底;在《龙凤逞强》中,她与上海沪剧院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同台演出,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沪剧盛宴,她的表演也为该剧增色不少。
茅善玉与吕贤丽不仅在各自的演艺道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她们也曾多次携手合作,共同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演出。在沪剧《姊妹俩》中,她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配合得默契十足,将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与命运起伏演绎得丝丝入扣,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了沪剧独特的魅力。她们的合作,不仅是两位优秀演员之间的艺术碰撞,更是为沪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沪剧发展面临挑战的今天,茅善玉与吕贤丽始终坚守在舞台上,用她们的热爱与执着,为沪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茅善玉作为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原院长,不仅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还积极推动沪剧的创新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沪剧人才;吕贤丽也通过参与各种演出、讲座以及艺术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沪剧、喜爱沪剧。
茅善玉与吕贤丽,她们是沪剧界的骄傲,是无数沪剧爱好者心中的偶像。她们用一生的时间,书写着沪剧的传奇,也让沪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相信她们会继续在沪剧的舞台上绽放光芒,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演出,也期待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受到她们的影响,加入到沪剧传承与发展的队伍中来 。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