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日的临夏市,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这片孕育了千年河湟文明的厚土上,一场跨越时空的光影对话正徐徐展开。8月29日,临夏历史上首个电影在万众期待中举行首映礼,为10月18日全球同步上映的电影《醉刀客》奏响了华彩序章。
秋日的临夏市,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这片孕育了千年河湟文明的厚土上,一场跨越时空的光影对话正徐徐展开。8月29日,临夏历史上首个电影在万众期待中举行首映礼,为10月18日全球同步上映的电影《醉刀客》奏响了华彩序章。
首映礼现场,导演兼主演李炳渊与众多主创人员共同亮相,与临夏市民分享了电影创作的幕后故事。这个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会,不仅见证了临夏首部电影作品的诞生,更标志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掌声与期待中,临夏向大家发出了银幕邀约,为金秋十月的全球上映谱写了动人的前奏。
银幕初绽:光影里的枹罕古城
镜头缓缓推进,古枹罕镇的风貌在银幕上渐次展开。黄土地上的马蹄声碎,大漠孤烟直的苍凉美景,每一帧都流淌着临夏独特的文化基因。这座曾经的古丝绸之路重镇,茶马互市要冲,如今通过电影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古枹罕镇,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符号。从西汉设县到西晋置镇,从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枢纽到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枹罕镇承载着太多历史的记忆。电影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让这些尘封的历史重新焕发生机。
导演李炳渊在创作中刻意保留了大量的古枹罕地域特色:“我们希望观众不仅能看到一个精彩的故事,更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特有的文化气息。从建筑风格到服饰细节,从日常生活到民俗活动,都力求真实还原。”
武韵传承:非遗文化的现代演绎
影片中令人震撼的武打场面,背后是临夏非遗武术的瑰丽绽放。在当地武术协会的组织下,多位非遗武术传承人亲自参与影片拍摄,将传统武术的精髓通过电影语言进行现代表达。
《醉刀客》电影监制、曾担任各大国际电影节评委的何钦评价道,“这不是简单的武打电影,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动作电影是世界影坛的独特类型,而《醉刀客》将这种类型与地方文化完美结合,创造了全新的艺术表达。”
拍摄过程中,演员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主演孙艺燃回忆:“为了呈现最真实的武打效果,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受伤是家常便饭,但没有人退缩。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在演绎别人的故事,而是在传承一种文化。”
这种专业精神与文化自觉的结合,使得影片中的武打场面不仅视觉震撼,更有着深沉的文化分量。
全民筑梦:三百个临夏人的银幕之旅
电影拍摄期间,一个独特的现象在临夏悄然出现:超过300人次的普通市民群众参与了影片的拍摄。他们中有餐馆老板、出租车司机、在校学生,还有田间劳作的农民。这种全民参与的盛况,成为影片制作过程中最动人的风景。
“参与电影拍摄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文化传承可以这么生动有趣。”一位参与拍摄的临夏市民这样说,“我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展现古枹罕的生活。电影里的那些场景,就是古时候临夏人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呈现。”
这种广泛的参与度不仅为影片注入了鲜活的生活气息,更在临夏掀起了一股文化自觉的热潮。许多曾参与拍摄的市民表示,通过这次经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旅新篇:从银幕到现实的魅力转化
电影《醉刀客》的上映,标志着临夏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影片将临夏古枹罕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形成强大的文化吸引力。
“电影+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正在这里展现出强大活力。从银幕上的枹罕古镇到现实中的临夏城,从镜头里的大漠孤烟到真实的黄河风光,电影艺术与现实景观交相辉映,创造出独特的文旅体验。
未来,临夏市将以电影上映为契机,推出一系列文旅融合项目。包括电影取景地旅游线路、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特色美食品鉴等,让游客能够全方位感受临夏的魅力。
文化自信:古枹罕新生的时代答卷
电影《醉刀客》的成功制作和即将上映,是临夏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这座城市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回答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
影片不仅展现了临夏的历史文化,更传递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那种扎根土地、包容开放、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通过电影语言得到了升华和传播。
这种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银幕上,更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实际动力。以电影为媒介,临夏市正在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标识,提升城市软实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夜幕降临,首映礼的热闹渐渐散去,但临夏的文化新征程才刚刚启航。电影《醉刀客》这把文化之“刀”,正在雕刻出临夏崭新的城市形象。当全球银幕亮起,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侠义故事,更是一座古城千年文化的当代绽放。
从古枹罕到新临夏,从历史深处到未来远方,这一次,让大家通过银幕的光影,听见临夏文化的深沉回响,见证一座古城的华丽蜕变。
10月18日,当《醉刀客》的身影穿梭在全球银幕之上,临夏这座古城也将完成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出鞘。这不仅是电影艺术的胜利,更是一种文化自觉的觉醒,一座城市面向未来的自信宣言。
记者:朱振斌编辑:马学梅 丁素霞责编:祁扬 马月 朱振斌审核监制:朱琳 蒲晶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何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