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谊兄弟,曾经的娱乐圈“老大”,咋就沦落到四年亏掉74个亿的惨状?这话一出,估计不少人得倒吸一口凉气。想当年,这家公司可是影视界的顶梁柱,大片云集、明星扎堆,风光无限。可如今,董事长王中军卖画“续命”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咋看咋让人心塞!更扎心的是,这一切的祸根
华谊兄弟,曾经的娱乐圈“老大”,咋就沦落到四年亏掉74个亿的惨状?这话一出,估计不少人得倒吸一口凉气。想当年,这家公司可是影视界的顶梁柱,大片云集、明星扎堆,风光无限。可如今,董事长王中军卖画“续命”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咋看咋让人心塞!更扎心的是,这一切的祸根,早在他们“坑”了周星驰那会儿,就已经种下了。咱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家“影视帝国”咋把自己玩崩的,故事里头的弯弯绕绕,可比电视剧还精彩!
先聊聊华谊兄弟现在的处境,简直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真实写照。公开财报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这家公司一共亏了74个亿,啥概念?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回这么多钱!董事长王中军为了填这“无底洞”,不僅把公司资产抵押得七七八八,连自己珍藏的梵高、毕加索名画都拿去变现了。想象一下,一个大老板把心头肉都卖了,就为了救公司,这得有多无助?有网友调侃:“这哪是娱乐公司,分明是‘卖画公司’嘛!”我咋觉得,这笑声里藏着满满的心酸呢?从巅峰到谷底,这落差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
要说华谊兄弟咋走到这一步,咱得从2013年那场“坑”周星驰的闹剧讲起。那年,周星驰自导自演的《西游·降魔篇》票房大爆,轻松破了12亿大关,华谊作为出品方自然赚得乐开了花。可好日子没过几天,问题来了!周星驰团队和华谊早有口头约定,票房过5亿就得额外分红,总金额高达1.77亿。后来还通过邮件确认了这事儿,可华谊咋做的?只付了一半,剩下8600多万直接“赖账”,还理直气壮地说“没正式签字不算数”。这操作,咋看咋像“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嘛!
更让人窝火的是,周星驰没咽下这口气,转头跟光线传媒合作,拍出了《美人鱼》,票房直接飙到33.97亿,创下当时国产片的纪录,光线传媒乐得合不拢嘴!这不就是对华谊最狠的一记“耳光”吗?影视行业分析师张海涛曾公开点评:“娱乐圈最值钱的不是票房,是信任。华谊这次失信,等于自断一臂,丢了周星驰这样的顶尖人才,后果不是一朝一夕能补回来的。”这话说得太在理了,我咋觉得,华谊这波“骚操作”,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不管咋说,这事儿至少提醒咱,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失了人心,迟早得吃大亏。
华谊兄弟的失误可不止“坑”周星驰这一桩。2015年左右,他们和当红明星李冰冰也闹过不愉快。作为公司的重要股东,李冰冰本该享受分红和资源倾斜,可华谊在合约执行上频频掉链子,最后逼得人家退出股东体系,自己单干去了。这事儿一出,圈内人看得清清楚楚:华谊连自家明星都留不住,谁还敢跟你玩?说白了,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信任一旦崩塌,想再建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更别提他们在业务上的“瞎折腾”了。2017年,华谊投资游戏公司银汉科技,想靠游戏产业分一杯羹,结果市场竞争太猛,产品没火起来,亏了好几亿。2016年,他们还参与了张艺谋导演的《长城》,这电影预算高达1.5亿美元,号称要打入好莱坞市场,结果内地票房才5.4亿,亏得连底裤都没了!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数据,201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年均增速超20%,同行们都在抢着拍片、占份额,华谊倒好,放弃主业去搞副业,这不是“舍本逐末”嘛?有网友吐槽:“华谊这是把自己当迪士尼了,可惜没学到人家的真本事啊!”我咋觉得,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华谊的决策失误,确实让人看不懂。
华谊兄弟这一系列失误,带来的后果就是“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像周星驰、李冰冰这样的顶尖人才接连出走,公司没了核心骨干,就好比一支球队没了主将,咋还能打胜仗?更惨的是,市场份额也被光线传媒、万达这些对手抢得干干净净。想当年,华谊是娱乐圈“老大”,随便一个项目都能掀起波澜;如今却沦为“老末”,作品没啥水花,咋不让人心酸?有粉丝感慨:“华谊要是早点珍惜人才,也不至于沦落到卖画续命的地步吧!”
再看看数据,根据2022年全网票房统计,光线传媒等公司凭借优质内容,票房占比节节攀升,而华谊的作品却鲜有爆款,甚至连上榜都难。行业专家李文华教授曾表示:“影视行业本质是创意和人脉的生意,华谊接连失信、战略失焦,等于自毁根基,市场不买账是必然的结果。”这话一针见血,我咋觉得,华谊的崩盘,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这也给其他企业提了个醒,诚信和专注才是立身之本,玩花样迟早得翻车。
来源:副本Z-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