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2日,立秋已过,北京的暑气还未完全消散。对于正在热播的剧集《子夜归》的男主角许凯来说,这个夏天本应是又一个事业丰收季。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风暴,比天气更让人感到燥热和窒息。
有些房间,门关上后,里面发生的事,外面的人永远不会知道。
但总有那么一扇门,即便关上了,里面的声音也会想方设法地透出来,变成流言、变成指控,最终变成一场风暴。
8月22日,立秋已过,北京的暑气还未完全消散。对于正在热播的剧集《子夜归》的男主角许凯来说,这个夏天本应是又一个事业丰收季。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风暴,比天气更让人感到燥热和窒息。
这天,一个名叫许荔莎的女演员,用一篇长文和多张照片、聊天记录截图,将自己和许凯两年多前的往事,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撕开,暴露在数亿网民面前。
故事的开篇,就足以让所有习惯了娱乐圈金童玉女叙事的吃瓜群众都感到不适。许荔莎说,她与许凯的第一次见面,男方就邀她去酒店房间。
门关上后,许凯脱掉了上衣,意图对她进行“侵犯”。她写道:“我当时就懵了,酒劲上来我有点晕,但还是下意识地躲开了,我说我要走,他就在门口边耍赖……我没反应过来他就来抱我,然后把我拉到门边亲我,我没反应过来他手就开始乱动,我就把他推开了,我就跑掉了。”
这个充满惊悚和屈辱感的开场,为整场风波定下了基调——它不再是简单的明星恋情曝光或是“塌房”,而是掺杂了更复杂严肃的指控。
这扇酒店的门,最终还是被许荔莎从记忆里推开了。门后站着的,是那个凭借《延禧攻略》里“傅恒”一角红遍大江南北的深情男子,而此刻,他的形象正在被前所未有的力量撕裂。
尽管,眼下许荔莎高挂休战牌,但随着许凯新剧《子夜归》热播,对他的检视会更为猛烈。
紫禁城里的白月光
七年前的夏天,于正把一个叫许凯的淘宝模特,变成了“紫禁城”里最让人心疼的男人——富察·傅恒。
大爆的《延禧攻略》里,许凯饰演傅恒,面容俊朗,剑眉星目,对女主角魏璎珞一往情深,最终为她战死沙场。这个“白月光”般的角色,几乎满足了所有女性观众对完美男性的想象。
傅恒下线那天,无数剧迷都想给编剧寄刀片。但没人知道,屏幕里的白月光,屏幕外却上演着让编剧都自愧不如的“戏码”。
因为这部剧,许凯这个1995年出生于广东的男孩,一夜之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模特,跃升为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
在此之前,他的履历简单得像一张白纸。非科班出身,19岁时获得广州国际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平面组冠军,以模特身份出道,混迹于各大电商平台,是“淘男郎”中的一员。在那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一张帅气的脸,就是最硬的通行证。
发现这张通行证的人,是于正。
2016年,许凯签约了于正创办的欢娱影视。于正在中国电视剧领域,是极具争议又极具能量的人物,向来以精准的造星眼光和对市场脉搏的敏锐把握著称。
他给了许凯第一份演员合同,也给了他通往紫禁城的钥匙。
签约后的许凯,资源一路绿灯。《凤囚凰》里的惊鸿一瞥,《招摇》里的霸道男主,《烈火军校》里的玩世不恭,一部接一部的男主剧,迅速将他的人气和商业价值推向高位。欢娱影视几乎将所有能给的顶级资源都倾注在了他身上,意图将他打造成继陈晓之后,公司新的“一哥”。
许凯的外形条件,无疑是老天爷赏饭吃——1.85米的身高,轮廓分明的脸庞,以及那双略带忧郁的眼睛,让他无论是古装还是现代装,都能轻松驾驭。他就像一个完美的商品,被精准地包装,投放到市场上,迅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流量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走红带来的不仅是鲜花和掌声,还有无处不在的审视和挖掘。很快,关于他过往的“黑料”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家暴、炫富、与网红的爱恨情仇……
其中,最著名的是与网红“大金”的纠葛。大金晒出自己被打的受伤照片,指控许凯家暴。尽管许凯后来发文承认“有推搡,有撕扯,不是家暴”,并为自己年轻时的“坏男生”行为道歉,但依然成为他演艺生涯中第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不过,在于正的庇护和强大的公关运作下,这些风波并未能真正撼动他的根基。“傅恒”的滤镜实在太厚,粉丝的爱也足够宽容。只要他还在不停地拍戏,还在屏幕上扮演着一个个深情款款的角色,那些过往的争议,似乎就能被暂时遗忘。
他依旧是那个从紫禁城里走出来的白月光少年,前途一片光明。
直到2025年8月22日,许荔莎的出现,将那些被遗忘的“污点”重新激活,并引爆了一颗威力更大的炸弹。
一个女孩的“复仇”
许荔莎的长文,像一部精心编排的剧本,有起因、有经过、有高潮,还有明确的诉求。
根据她的叙述,在经历了那次惊魂的“酒店初见”后,两人并未就此断绝联系。2022年1月,他们再次见面,关系逐渐缓和,并最终在2022年3月正式交往。
她描绘了一段看似甜蜜的恋情。许凯会说“想吃你做的饭”,会在聊天中承诺给她买裙子,会发来5200元的转账(尽管后来被她退回)。她晒出了两人十指紧扣的牵手照,许凯在家中抽烟的私密照,以及大量看似情侣间的日常对话。
这些细节,都在试图构建一个事实:我,许荔莎,曾是许凯的女朋友。
然而,甜蜜是短暂的。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底。许荔莎称,她发现许凯出轨了同公司的女演员赵晴——导火索是“赵晴开房被拍”的事件。她因此与许凯分手,并删除了对方。
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许荔莎称,2023年,许凯又回来找她,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始终否认出轨。两人的关系在拉扯中持续到了2023年4月,最终,许荔莎因无法忍受对方的“谎言”,彻底断绝了联系。
她在文中反复强调,自己多年来从未想过要主动揭露这一切。引爆她的,是近期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再次触发了她的情绪。她想要的,“只是一个道歉,仅此而已。”
这篇长文,逻辑清晰,细节丰富,情绪饱满。它不像是一时冲动的产物,更像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总攻”。许荔莎不仅@了许凯本人,还@了欢娱影视和于正。
这无疑是一封战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向一个当红男星和他的强大经纪公司,发起了正面挑战。
风暴,瞬间席卷了整个社交媒体,许荔莎都自称这是2025年第一大瓜。许凯的粉丝们涌入许荔莎的微博,斥责她“造谣”、“蹭热度”、“想红想疯了”。而吃瓜群众们则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地分析着聊天记录的真伪,比对着照片中的蛛丝马迹。
很快,风暴的另一方做出了反应。
最着急的是“于妈”
如果说许凯是欢娱影视的“王牌”,那么于正,就是那个打牌的人。
8月22日中午,在许荔莎的爆料刚刚发酵后,许凯工作室就发布了一份声明。声明言辞激烈,否认三连:目前单身;与许荔莎“仅在早期有过短暂交集,已多年无联络”;网传聊天记录存在伪造内容,已报警处理。
这份声明,将许荔莎定义成了一个“造谣者”。尤其是“已多年无联络”这一句,直接否定了许荔莎所说的2022年至2023年4月的情感纠葛。
对于靠“人设”吃饭的偶像明星来说,不否认这些能塌房的爆料,等于直接砸了饭碗。
然而,这套操作是危机公关的标准流程,没什么新意。真正把火烧起来的,是于正的亲自下场。
于正在其个人微博上,用他一贯的“于氏风格”,发表了一篇措辞更为强硬的回应。他不仅将许荔莎的行为定性为“造谣和污蔑”,更直接喊话对方:“许小姐也别梦女了,如果你有精神病证明或许可以逃过法律制裁。”
“梦女”这个带有强烈侮辱性的词汇,以及“精神病”的暗示,彻底点燃了舆论的火药桶。于正的愤怒,几乎要溢出屏幕。他称已经报警、联系了律师,要和“恶势力斗争到底”。
这话一出,性质就变了。这不再是简单的辟谣,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碾压。一个掌握着行业话语权的大佬,对一个不知名演员发起了“降维打击”。
于正的愤怒,并非不可理解。许凯是他一手捧红的艺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在《子夜归》热播的关键时期,出现这样的毁灭性丑闻,无异于在他精心搭建的商业大厦上纵火。
更重要的是,这触及了于正和他的“欢娱帝国”最敏感的神经。
于正,原名余征,从一个小编剧,一路打拼到如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影视制作人之一,他的发家史,本身就充满了争议。从《宫锁心玉》被指抄袭《步步惊心》,到最终被琼瑶告上法庭并败诉,“抄袭”的标签一直伴随着他。
他的性格,也像他的剧一样,充满了戏剧性。他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惊人言论,与网友、与其他明星频繁开战,人送外号“于妈”。这种高调的行事风格,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也带来了同样巨大的争议。
他所掌控的欢娱影视,是一家典型的“明星作坊”。公司的核心资产,就是旗下的艺人。从最初的袁姗姗、陈晓,到后来的吴谨言、许凯、白鹿等,于正的造星能力毋庸置疑。他擅长抓住市场的风口,用古偶、爽剧等类型,捧红一个又一个新人。
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同样明显。公司的命运,与艺人的口碑和形象深度绑定。艺人一旦“塌房”,对公司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因此,维护艺人的“人设”,是欢娱影视公关体系的重中之重。
在“于正体系”里,艺人更像是被精心雕琢的作品,而非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恋情、言行,都必须服务于公司的整体战略。任何可能破坏这种“作品”完美度的因素,都会被视为威胁,并遭到无情的打击。
许荔莎的出现,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她不仅要撕下许凯“深情男主”的面具,更是在挑战于正作为“造物主”的权威。
所以,于正的雷霆之怒,不仅是为了保护许凯,更是在捍卫自己的“作品”和“帝国”。
与此同时,被卷入风波的另一位女演员赵晴,其工作室也迅速发布声明,否认“小三”、“恋情”等说法,强调“艺人目前为单身状态”。
至此,事件的几方核心当事人全部登场。一场充斥着指控、否认、律师函和报警声明的“罗生门”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罗生门下的细节
当事双方各执一词,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公众能做的,只有在双方提供的有限信息中,寻找可能的答案。
争议点一:时间线,这是双方说法中最核心的矛盾。
许荔莎称,两人2022年交往,2023年4月彻底断联。许凯方称,“已多年无联络”。于正更是强调“已经三年以上没有联系”。
“三年以上”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时间概念,意味着两人至少从2022年中之前就没有联系了。这与许荔莎的说法,存在着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差。
如果许荔莎说的是真的,那么许凯方就在公然撒谎。
如果许凯方说的是真的,那么许荔莎所提供的2022年和2023年的聊天记录、事件经过,就全部是伪造的。
这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矛盾点,没有中间地带。
争议点二:证据的真实性。许荔莎公布的证据,主要分为照片和聊天记录。
照片中,有两人紧扣的十指,背景似乎是车内。有许凯穿着居家服抽烟的样子。这些照片,至少证明两人有过非常亲密的接触。工作室声明中的“短暂交集”,似乎无法完全解释这些照片的私密程度。
而聊天记录,则是争议的焦点。许凯方直指“存在伪造内容”。伪造聊天记录在技术上并非难事,但许荔莎公布的记录数量庞大,时间跨度长,内容也较为日常,完全伪造的难度和成本相当高。
其中,一张5200元的转账记录截图,显示了收款方“*凯”的名字,以及“已被对方退还”的状态。这个细节,为聊天记录增加了一定的可信度。因为如果是纯粹为了“锤死”对方,一个被成功接收的转账记录,显然比一个被退还的记录更有说服力。
争议点三:爆料的动机。于正方直指许荔莎是“想蹭热度”,选择在许凯新剧热播时爆料,用心险恶。
这确实是公众最常见的猜测。在娱乐圈,每当有明星新剧上线或有重要活动时,出现负面新闻,总会被怀疑是“对家”的恶意攻击,或是有人想借机炒作。
但许荔莎给出的动机,是“情绪被触发”和“想要一个道歉”。她在长文中提到,多年隐忍,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让她无法再沉默。这种“为情所伤,为义复仇”的叙事,也同样能引发大众的共情。
一个是为了名利,一个是为了公道。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设。相信哪一种,取决于看客的立场和经验。
在这场罗生门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许荔莎在爆料长文的开头,就抛出了那个最惊悚的指控——“脱衣服意图侵犯”。
这个指控,已经超越了情感纠纷的范畴,触及了法律的红线。如果属实,许凯面临的将不仅仅是道德谴责,更应该是法律的制裁。
然而,在后续的舆论发酵中,以及许凯方的回应中,这个最严重的指控,似乎被有意无意地“降温”了。许凯方的律师函,主要针对的是“出轨”、“劈腿”等名誉侵权言论,对“性侵未遂”的指控,并未进行重点驳斥。
这或许是一种公关策略,避免让话题走向更不可控的刑事领域。但对于公众来说,这个被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的指控,其实才是核心。
谁在说谎
当真相被层层迷雾包裹,我们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场风波。
这不仅仅是许凯和许荔莎两个人的私人恩怨,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娱乐圈生态的种种光怪陆离。
许凯的“人设”,是深情的、纯粹的、略带忧郁的白月光。这是他的经纪公司和影视作品为他精心打造的形象。这个形象,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粉丝拥趸。
然而,许荔莎的爆料,却试图呈现一个完全相反的形象:轻浮、谎话连篇、私生活混乱。
当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高度依赖于其“人设”时,任何对“人设”的攻击,都等同于对其商业价值的攻击。因此,许凯方必须动用一切力量,去否认、去反击,去维护那个已经深入人心的“傅恒”形象。哪怕这种反击,在外界看来显得有些苍白和强硬。
于正和欢娱影视的回应,充满了居高临下的姿态。他们没有选择与爆料者进行任何形式的沟通或和解,而是直接将对方打为“造谣者”、“精神病”,并祭出法律武器。
这种处理方式,是资本面对危机时的惯常操作。它传递的信息是:我比你强大,我拥有更多的资源(法务、公关、媒体),我可以轻易地将你的声音淹没,将你个人“污名化”。
然而,在如今这个社交媒体高度发达,公众情绪极易被点燃的时代,这种傲慢,往往会起到反效果。它会激发公众的同情心,让更多人站到那个看似弱小的“素人”一边。
在这场混战中,几乎所有人都被卷入了情绪的漩涡。粉丝们忙着控评、洗白;黑粉们忙着狂欢、攻击;吃瓜群众们忙着站队、猜测。
而真相,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个故事是否足够戏剧化,这个反转是否足够刺激。许凯会不会因此“凉凉”?于正会不会再次“翻车”?许荔莎会不会“求锤得锤”?
这已经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网络审判”。而审判的结果,往往不取决于证据,而取决于谁更能掌控舆论的流向,谁更能讲出一个让大多数人信服的故事。
许荔莎讲了一个“被辜负的弱女子复仇记”的故事。许凯和于正讲了一个“无辜明星被心机女碰瓷”的故事。
两个故事,两种人设,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你选择相信哪一个,也就证明了你是谁。
所以,2021年,那个酒店房间的门关上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扇门,隔开的不仅是两个人的两种说法,更是明星光环下的真实人性,与公众想象之间的鸿沟。
许凯脱掉上衣,究竟是出于轻浮的试探,还是一场未遂的侵犯?
许荔莎的惊慌而逃,是出于一个女孩的本能自保,还是另有隐情?
而她最终,能否得到来自大明星的道歉呢?
当然,道歉是最廉价的,也是最昂贵的。有时候,一句“对不起”的背后,是上亿的商业价值和一家公司的声誉。
现在,球踢给了警方。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类事情,最终往往没有结果。热度过去,新的八卦出现,大众的记忆只有七秒。
横店的太阳照常升起,新的剧本正在上演,新的明星正在诞生。旧的故事,很快就会被新的故事所覆盖。只是对于故事里的人来说,那些亲身经历的爱与恨,屈辱与愤怒,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消化。
而对于看客来说,这场罗生门大戏,或许只是漫长夏日里,又一场短暂而喧嚣的娱乐盛宴罢了。
来源:文娱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