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不是不爱成龙,是不爱那个被包装过度、套路掏空的“成龙影子”。
在两个月前,他仿佛成了“过气”的代名词。
他的《功夫梦:融合之道》票房惨淡,才收五百万。
有人摇头:“成龙老了,打不动了。”
于是他的名字像一张被遗忘的旧票,被随手扔进时代的废纸篓。
仅仅才隔六十天,情况就彻底反转。
《捕风追影》的横空出世,一拳砸穿十亿票房!
那张被揉皱的“旧票”,被他亲手捡回、烫平,甚至镶上了金边。
《功夫梦》里的他,像被供奉在“宗师”牌位上的雕像。
但《捕风追影》不一样。
71岁的成龙,终于从神坛跳了下来——
浑身是汗,嘴角挂血,骨头砸在水泥地上“哐哐”响。
他不是在“演”英雄,他就是那个老了、累了、但死不认输的硬汉。
仿佛看见《A计划》里那个拼命的年轻人,突然从时光里跌撞回来。
梁家辉更是狠人。
67岁,单挑三十人,刀快、人更硬。
擦刀时镜头扫过他的疤,电影院里有人倒吸凉气:
“这老家伙,帅得让人发抖。”
《捕风追影》不是完美神作。
但它尊重观众的智商。
跟踪、布局、反杀,逻辑清晰,不灌鸡汤、不扯大旗。
它让我们想起港产动作片最原始的诚意:
用肉身死磕,用脑子周旋。
我妈看完久久不说话,最后喃喃一句:
“他好像……又活过来了。”
这句话,戳中真相。
我们不是不爱成龙,是不爱那个被包装过度、套路掏空的“成龙影子”。
《功夫梦》是流水线产品,冰冷苍白;
《捕风追影》却是老师傅翻出箱底的老手艺——
一锤一锤,砸出诚意。
我们受够了假功夫、假情怀、假故事。
十亿票房,不是为巨星光环买单,
是为“认真拍戏”这四个字——狠狠喝彩。
灯光亮起,很多人坐着不愿走。
成龙从澳门塔跃下,像一脚踩爆这十年所有的憋屈与泡沫。
中国观众从来聪明,
我们的巴掌和糖,只认货,不认人。
这一次,
71岁的成龙,
用一身真摔真打的骨头,
给所有电影人——
上了最疼、也最值的一课。
来源: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