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期档电影市场战况正酣,北京路商圈青宫电影城内,影城经理沈艳的日程表早已排得密不容针。排片统筹、票房追踪、活动策划、市场复盘……沈艳成了一名“多面手”,要懂经营、懂营销、懂技术,还要懂观众。
暑期档电影市场战况正酣,北京路商圈青宫电影城内,影城经理沈艳的日程表早已排得密不容针。排片统筹、票房追踪、活动策划、市场复盘……沈艳成了一名“多面手”,要懂经营、懂营销、懂技术,还要懂观众。
在电影业深耕15年,沈艳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依旧如初。当被问及如何坚持,她的答案简洁有力:“就像运动员一样,要有毅力,还要心态好。”
梦想照进现实
少女时代“电影梦”成真
沈艳出身于工人家庭,父亲是个电影爱好者。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很喜欢看电影,书柜里摆满了他珍藏的《大众电影》。“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算是从小埋下了一颗种子。”沈艳说。
后来,这颗种子持续发芽。读小学时,同龄女生大多学音乐、学舞蹈,沈艳的父亲却给她报了少年宫的摄影班。出去采风拍摄,其他同学都是中学生,就她是小学生。那种背着相机到处拍摄的感觉,让沈艳至今回味无穷,“感觉特别自由”。
通过摄影,沈艳学会了观察、发现身边的美,也对影像有了感觉。
“我从小就梦想从事跟电影相关的工作。”沈艳记得读初中时和好朋友去影院看电影,散场时分,大家嬉笑着讨论志向,她突然驻足回望,看到放映窗口一束穿透黑暗的光。“当时我灵机一动,脱口而出,我要当电影放映员!”
这颗光影的种子终于在2010年破土发芽。那一年,沈艳转行进入了青宫电影城市场部,从此踏入儿时梦想的电影行业。
沈艳还记得到岗的第一个任务,是为中秋节策划一场特别活动。她通过昔日幼教同事的引荐,邀请外教老师们共同参与一场融合中外文化的赏月活动。这场活动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也让沈艳对自己增添了信心。
2012年,沈艳正式担任青宫电影城经理,成为影城里的“全能管家”。除了排片、数据分析等日常业务,在放映机房,她跟着技术员学习中控台操作的技能;在设备室,她与工程师反复沟通检修时遇到的每个细节;观众散场后,她到影厅检查角落卫生;她还常常在卖品柜台亲自销售餐饮……大大小小的事情,沈艳亲力亲为。“很多事情以前都没做过,不会做的事情就去学,跟着同事一起到一线学着做。”
沈艳
精准对接观众
流动放映队将电影“送上门”
近年来,沈艳主动策划组织多场主题观影活动,通过定制化设计,精准对接不同观影群体。
其中最令沈艳动容的是“小小的我,大大的梦想”融合观影专场。今年年初,广州康复实验学校的老师找到沈艳,希望她能帮忙策划一次观影活动,并吐露了心愿:希望能与一所普通学校的师生一起观影,让孩子们进一步拉近距离。收到这个请求后,沈艳立刻联系了广州市知用学校的负责人,对方毫不犹豫地伸出了友谊之手。
沈艳精心设计了每个环节:和康复实验学校的老师沟通策划,在影院大堂摆设展台,陈列学生们的手工作品,帮忙联系主持人,促成两校学生在映前共同合作文艺节目。初次见面的两校师生很快就把拘谨化为欢笑。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电影《小小的我》,脑瘫少年刘春和倔强追梦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
将观众“请进来”之外,自己也要“走出去”。去年暑假,影城的流动放映队在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支起幕布,现场约百名观众齐聚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里,夜间观影别有特色。社区、企业、校园、乡村、博物馆……流动放映队将电影送到不同地方。“每一次外映都很有意思。”沈艳回忆道,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比较偏远的村里放电影,大家搬着板凳来看电影。有村民说,平时看电影要去镇里,如今流动放映队把电影送到“家门口”,他们很开心。
多元更加精彩
推动“电影+”捕捉流量密码
电影市场分淡旺季,但电影院却是一年365天天天营业。时下,电影暑期档正如火如荼,上百部影片在这一档期集中上映,影院人流量也大幅增长。如何利用暑假为影院引流,吸引更多人走进影院?
电影《长安的荔枝》正在热映。荔枝是夏季的水果“顶流”,又是广东特产。影片上映之际,沈艳及团队马不停蹄地策划设计,一边联系设计公司、摆摊商家、表演团队,一边设计现场活动,调制荔枝特饮。“荔枝古道园游会”迅速“开张”,观众看完电影后,可以逛集市、买文创、拍照打卡、看表演,还能吃荔枝、喝荔枝特饮,跟着电影品美食,将电影的魅力延伸到银幕之外。
“我们的影院就在‘千年古道’北京路上,举办这样的园游会有很多优势。”沈艳说,“观众在这里不仅能看电影,还能进行沉浸式的国风文化体验。”
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靠的是热爱铸就的毅力。在沈艳眼中,传统影院不再只是一个看电影的场所,新一代电影人必须打破常规,思考如何为产业注入创新活力,转换思维、大胆探索,就像运动员一样不断迎接挑战,从主题影展到文化沙龙,从文创市集到沉浸式表演,一步步拓宽影院的边界。
沈艳说,她最享受的是每一个全力以赴的“当下”,“努力是最重要的,至于结果怎样都能坦然接受”。
沈艳说,每当放映厅的灯光暗下,看着银幕上的光芒映亮观众的脸庞时,她就会回想起儿时在电影院里看到的那束光。“能把儿时的热爱变成工作,真的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图/受访者提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实习生杨礼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来自“荷花奖”“桃李杯”等顶尖赛事的
舞蹈演员倾情演绎
五大武术门派的精彩对决
“出圈”爆款舞剧《咏春》
所到之处一票难求!
8月28日-9月1日,点赞、分享、推荐广州日报微信任意文章后,截图发至公号后台,并私信“咏春+姓名+手机号”。9月2日抽10位粉丝送《咏春》10月24日20:00场次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演出票。
来源:江城高校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