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巩俐无疑是这块拼图的起点,她不仅是张艺谋合作最早的谋女郎,更用一部部经典角色,为 “谋女郎” 这个标签奠定了无法替代的基石。
在华语影视圈,“谋女郎” 绝对是个自带光环的词 —— 它不仅意味着被张艺谋这位顶级导演选中的幸运,更代表着一种 “银幕生命力”:
从早期的大气厚重,到后来的国际锋芒,再到新生代的多元鲜活,每一代谋女郎都像一块独特的拼图,拼出了张艺谋电影世界里的女性群像。
而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巩俐无疑是这块拼图的起点,她不仅是张艺谋合作最早的谋女郎,更用一部部经典角色,为 “谋女郎” 这个标签奠定了无法替代的基石。
接下来,我们就顺着时光脉络,聊聊那些在张艺谋镜头下绽放光彩的谋女郎们。
一、奠基者:巩俐 —— 与张艺谋共塑 “第五代电影” 的黄金时代
提到 “谋女郎”,几乎所有人都会先想到巩俐,她不仅是张艺谋合作最早、次数最多的女演员之一,更像是他早期电影的 “灵魂搭档”。
两人的合作始于 1987 年的《红高粱》,当时还是中戏学生的巩俐,在片中饰演敢爱敢恨的 “九儿”—— 红高粱地里的泼辣与坚韧,酒坊里的果敢与鲜活,被她演绎得极具生命力,这部电影也让巩俐一夜成名,更让 “谋女郎” 的概念初见雏形。
之后的十年里,巩俐与张艺谋几乎承包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高光时刻:
《菊豆》里被困在封建礼教中的 “菊豆”,她用压抑的眼神和隐忍的肢体动作,把人物的痛苦与反抗藏在每一个细节里;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 “颂莲”,从初入宅门的懵懂到后期的麻木,巩俐精准抓住了封建大家庭里女性的悲剧性;
还有《秋菊打官司》里挺着肚子、执着讨说法的农村妇女 “秋菊”,她彻底打破精致形象,用土气的装扮和倔强的神态,塑造出一个极具烟火气的底层女性形象。
巩俐与张艺谋的合作,不仅让她成为首位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提名的华人,更让 “谋女郎” 与 “高品质艺术电影” 绑定 —— 那时的 “谋女郎”,代表的是能扛住复杂角色、兼具演技与感染力的女演员标杆。
二、转型期:章子怡 —— 从 “玉娇龙” 到国际影坛的 “谋女郎” 新名片
如果说巩俐是张艺谋早期艺术电影的 “代言人”,那章子怡就是他推向国际主流视野的 “谋女郎” 代表。
1998 年,章子怡凭借《我的父亲母亲》中 “招娣” 一角出道,片中她穿着碎花棉袄,在田野里奔跑着追逐爱情的样子,纯净又充满灵气,这部温情的电影让她获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也让观众看到 “谋女郎” 的另一种可能 —— 不再是沉重的悲剧角色,也能是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
真正让章子怡站稳脚跟的,是 2000 年的《卧虎藏龙》。
张艺谋虽未执导这部电影,但作为制片人,他向李安推荐了章子怡饰演 “玉娇龙”—— 这个桀骜不驯、敢爱敢恨的江湖少女,既有凌厉的武打戏份,又有复杂的内心戏,章子怡凭借这个角色入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一跃成为国际影星。
之后她又与张艺谋合作《英雄》,饰演 “如月”,红衣似火、眼神凌厉,哪怕戏份不多,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章子怡的出现,让 “谋女郎” 的标签多了 “国际化”“全能型” 的属性 —— 她既能驾驭文艺片里的细腻角色,也能扛住商业大片的动作戏,更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华人女演员的风采,这也让 “谋女郎” 的影响力从国内延伸到全球。
三、多元期:周冬雨、倪妮 —— 新生代 “谋女郎” 的差异化突破
进入 21 世纪后,张艺谋的电影风格逐渐从艺术片转向商业片与文艺片并行,他选择的 “谋女郎” 也更加多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 “大气” 或 “凌厉”,而是更注重与角色的 “适配度”,周冬雨和倪妮就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周冬雨是通过 2010 年的《山楂树之恋》被观众熟知的,片中她饰演 “静秋”—— 一个单纯、羞涩的女学生,梳着麻花辫、穿着蓝布衫,说话轻声细语,连笑起来都带着拘谨。
那时的周冬雨还是个高中生,没有任何演戏经验,但张艺谋看中了她身上的 “原生态纯真”,这种不加修饰的青涩,恰好贴合了 “静秋” 这个角色的特质。
这部电影让周冬雨获得百花奖最佳新人,也让 “谋女郎” 有了 “邻家少女” 的清新形象。
之后周冬雨虽未再与张艺谋合作,但她凭借《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等作品证明自己的演技,成为新生代女演员中的实力派,也让 “谋女郎” 的标签多了 “成长型” 的意味。
倪妮则是 2011 年《金陵十三钗》中的 “玉墨”—— 一个身处风尘却有风骨的秦淮女子。片中她穿着旗袍,身姿曼妙、眼神妩媚,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牺牲精神,这种 “外表风情、内心坚韧” 的反差感,被倪妮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提前半年学习南京话、旗袍仪态和古琴,张艺谋也特意为她设计了很多细节镜头,比如整理旗袍领口的小动作、说话时的眼神流转,都让 “玉墨” 这个角色充满层次感。
倪妮凭借这个角色获得多个新人奖,她的出现也让 “谋女郎” 有了 “风情万种又不失力量” 的成熟形象。
四、近年新面孔:刘浩存、张慧雯 ——“谋女郎” 的年轻化探索
近年来,张艺谋在电影中启用的 “谋女郎” 更加年轻,也更注重 “潜力感”。
2020 年,刘浩存凭借《一秒钟》出道,片中她饰演 “刘闺女”—— 一个为了看电影胶片而奔波的农村少女,穿着破旧的棉袄,脸上带着泥点,却有着一双明亮又倔强的眼睛。
张艺谋看中的是她身上的 “干净感” 和 “爆发力”,哪怕是简单的哭戏,她也能通过眼神传递出角色的委屈与执着。
之后她又出演《悬崖之上》,饰演刚加入特工组织的 “小兰”,从青涩到成长,展现出不同的角色状态,虽然争议伴随,但也让 “谋女郎” 的话题度持续升温。
更早之前的 2014 年,张慧雯在《归来》中饰演 “丹丹”—— 一个芭蕾舞演员,她穿着芭蕾舞裙,身姿挺拔,却在家庭变故中陷入矛盾,张慧雯用细腻的演技,把角色的青春叛逆与后期的愧疚感演绎得很到位。
张艺谋选择她,是因为她有芭蕾舞功底,更有 “符合那个年代的纯净气质”,这部电影让张慧雯获得金鸡奖最佳新人,也让 “谋女郎” 在年代戏角色上有了新的突破。
五、“谋女郎” 的核心:不是 “捧红”,而是 “找到角色的灵魂”
纵观张艺谋的 “谋女郎” 序列,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从不是按照 “统一标准” 挑选女演员,而是 “为角色找演员”—— 巩俐的大气适配《红高粱》的厚重,章子怡的凌厉贴合《卧虎藏龙》的江湖气,周冬雨的纯真对应《山楂树之恋》的青涩,倪妮的风情契合《金陵十三钗》的秦淮背景。
这些 “谋女郎” 之所以能成功,不仅因为张艺谋的发掘,更因为她们能抓住角色的核心,把自己的特质与角色融合 —— 巩俐为 “秋菊” 学方言、晒黑皮肤,章子怡为 “玉娇龙” 苦练武打,周冬雨为 “静秋” 收敛锋芒,倪妮为 “玉墨” 学习仪态。
可以说,“谋女郎” 不是一个 “光环标签”,而是 “与角色共生” 的证明,而张艺谋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看到女演员身上与角色契合的那一面,然后通过镜头把它放大,让她们成为银幕上难以忘记的形象。
来源:霸天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