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是成都这位13岁女孩!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8 20:24 1

摘要:前段时间,中宣部文明培育局公布了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名单。来自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的13岁学生杨润薏,从小就学习四川清音和四川扬琴,凭借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传承,成为了今年四川省唯一上榜者。

前段时间,中宣部文明培育局公布了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名单。来自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的13岁学生杨润薏,从小就学习四川清音和四川扬琴,凭借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传承,成为了今年四川省唯一上榜者。

杨润薏演奏扬琴

更值得一提的是,杨润薏还有一位比她大六岁的表哥何圣麟童。何圣麟童也毕业于树德实验中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四川扬琴、四川清音三项技艺的传承人。

对于课外兴趣学习,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影响文化学习。但何圣麟童却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兴趣特长与文化学习并非只能二选一。他高中就读于树德中学宁夏校区,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西南交通大学。

最近,我们和兄妹俩一起聊了聊,听他们讲述了“另一种样子”的成长故事。

杨润薏与四川清音的结缘,要追溯到幼儿园期间。

小时候,杨润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是四川清音省级传承人,上幼儿园时,杨润薏就常听奶奶唱清音。

那时的杨润薏,还不知道清音是什么,只觉得旋律特别好听,就跟着哼了两句,奶奶听了,觉得孙女“很有天赋”。

渐渐地,在家庭熏陶下,杨润薏开始对这门古老的非遗艺术逐渐产生兴趣,5岁那年,她正式跟着奶奶学清音。

奶奶的清音课堂非常有趣,也非常生活化——晾衣时哼《摘海棠》,浇花时唱《布谷鸟儿咕咕叫》,连教系鞋带也融入清音的“弹舌音”。

杨润薏还记得,学唱《三月菜花黄》时,奶奶还特意带她去龙泉驿的油菜花田,让她感受曲子里的意境。

短短几年时间,杨润薏逐渐在各级比赛中崭露头角,相继获得过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一等奖、全国“永恒的童声”大赛金奖等。

表哥何圣麟童,则是杨润薏学习四川扬琴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哥哥学习扬琴很多年了,我从小就喜欢听他弹扬琴。扬琴的声音像潺潺流水一样,特别好听。”杨润薏说。

兄妹俩一起演奏

进入小学后,杨润薏开始跟着哥哥学习扬琴。初学扬琴时,枯燥的基本功曾让她打过退堂鼓。但哥哥十分用心,特意用《植物大战僵尸》的旋律改编了练习曲,让妹妹重新产生兴趣。为了让年幼的妹妹更快掌握扬琴乐理知识,他还用《熊出没》贴纸帮妹妹标记琴弦分区:“光头强住高音区,熊大熊二在低音区巡逻。”

兄妹俩一起演奏

每逢寒暑假,兄妹俩还有个“保留节目”——“传统曲目新编”实验。他们给《春夜喜雨》配上电子乐和声,让古典诗词有了现代韵律;用川剧锣鼓的节奏重新演绎《孤勇者》,让流行歌曲染上“川味”……这些脑洞大开的创意,经常让全家人都直呼“眼前一亮”。

在周围人看来,“刻苦、上进、会创新”是对杨润薏最好的形容。

每天清晨,当同龄人还在睡梦中时,杨润薏已经起床开始练习清音和扬琴;晚上九点,她也会练习40分钟,再继续学习;每周六上午学校民乐团的排练,杨润薏也从不缺席,每次都早到一个小时,练习要排练的曲目……

杨润薏参加民乐体验营

“有时候会有点累,但是因为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所以也很快乐。”杨润薏说,这份“乐在其中”的刻苦与坚持,也让她收获了全国、省市级各类奖项50余项。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非遗,杨润薏也在思考着,怎么用自己的方法传承、推广非遗,让非遗“破圈”。

在学校里,杨润薏就经常参与各大艺术节活动和社团活动。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同学都迷上了清音这门古老的艺术。

杨润薏在学校表演四川清音《一枚针》

她还特意开通了一个视频号,不仅会上传自己的练习片段、表哥的教学录像,还会专门录制“清音小课堂”,示范清音技巧的发声要领,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弹舌音怎么练”“节奏怎么找”。她想让大家知道,非遗不是只有专业人才才能学,普通人只要喜欢,也能从中获得乐趣。

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后,杨润薏除了开心,也感受到了一些新的压力,“这不仅是一项荣誉,也是更大的责任与动力,激励我更加努力去传承、推广非遗。而且我也认识到,非遗传承需要文化底蕴,学好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老曲子里的故事。”

对杨润薏来说,表哥何圣麟童不仅是老师,更是她的榜样。

何圣麟童在民乐团表演

何圣麟童的非遗学习开始得比妹妹更早:三岁学金钱板,师从一级演员、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张徐;五岁学四川扬琴,师从四川扬琴代表性传承人徐述;还从小学习唢呐、跟着姥姥学四川清音……

他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福娃小叮当”。四岁时,何圣麟童就曾在宽窄巷子等地方进行金钱板表演。因为穿着肚兜、模样酷似年画里的福娃,他被行业前辈们亲切称呼“福娃小叮当”,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他的艺名。

随着年龄增长,何圣麟童逐渐从“学非遗”走向了“传非遗”。 小学五年级时,他主动当起了老师,把身边感兴趣的同学召集起来,免费教他们金钱板、扬琴的基础技巧。

何圣麟童曾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参与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

高中时,姥姥因年事已高,把所有的技艺都传给了何圣麟童。那时起,他就成为了非遗教学的主导者,姥姥仅在旁做些技巧上的“点睛之笔”。

“只要是真心想传承,不是抱着功利心,我就把老祖宗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教。” 何圣麟童说,这是他从姥姥那里学来的教学理念,也是他一直坚守的准则。

何圣麟童演奏唢呐

2024年,何圣麟童从成都树德中学宁夏校区考入了西南交通大学,目前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

在大学里,何圣麟童担任了学校民乐团的唢呐首席,还计划通过学生工作把非遗推向更多同龄人,“我希望,无论以后我和妹妹是否会从事与非遗相关的专业工作,都能够把传统文化有创造性地传承下去,让‘老树开新花’,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四川非遗的魅力。”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