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逐帧研究她跑步的走位,怎么就乱七八糟的;每天腮帮子里吃的都是些啥,总共嗑了多少斤瓜子。
《万物生》中的苏苏小可爱最近热度飙升,大家爱她爱到快走火入魔:
逐帧研究她跑步的走位,怎么就乱七八糟的;每天腮帮子里吃的都是些啥,总共嗑了多少斤瓜子。
还给她取各种性格鲜明又宠溺无比的花名:
姐宝女、零食袋子、苏跑跑、天牛庙村爱情保安……
她越鲜活,到大结局看着她被封建社会吞噬而逝时,观众就越意难平。
邢菲确实把苏苏一角演活了,以至于大家一边入戏,一边盘算着她在明年各大奖项的女配获奖概率,敲锣打鼓期待她上桌。
邢菲上一个有水花的角色还是2019年的《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同剧的林一早已混出姓名,她却在网剧蹉跎了好几年。
资源虐、长相不出众,终于拿到正剧角色,却是个容易翻车的“装嫩”配角。
谁也没料到。
30岁的邢菲,就靠演一个少女出圈了。
中女演少女真的很容易被嘲。
皮相得保养得好之余,还要用演技去弥补真实年龄差,在此基础上再去提炼具体的人物性格。
谭松韵30~35岁期间分别在《以家人之名》《归路》里演高中生少女,除了演技不拉跨,她短圆脸和大眼睛是助力关键。
外形贴合之外,中女出神入化的演技也能在扮演少女时贡献减龄助力。
周迅38岁在《画皮》演小唯,40岁在《红高粱》演19岁九儿,在皮囊还很扛打的时期,她的演技把少女的各式各样灵动表现得很惊艳。
像《画皮》中模仿猫狗歪头打量人类的动作设计,妖化后微表情的瞬间变动,都把狐妖少女的懵懂天真刻画得入木三分。
可是30岁的邢菲演少女,无论在外形还是在演技上都不太有优势。
邢菲个头娇小,但是样貌并不幼态。
《生万物》作为一部质感年代剧,没办法用浓厚的妆容、滤镜帮演员减龄,所以做表情时,她脸上的纹路其实挺明显的。
而且她还有明显的下三白,有点心机感,在表达少女天真时并不太讨巧。相反,更契合出演尔虞我诈的成年人故事。
像在重生剧《覆流年》中,她再次面对被陷害而抄家的宿命时,下三白的眼神确能表现她对命运的无奈、厌恶、悲哀和对仇人的憎恨。
而少女哪来那么深的爱恨,她的硬件不但没优势,还有些拖后腿。
邢菲非科班出身,演技却一直也不算差,但你要说和周迅、殷桃比,她确实还是有一段差距。
所以,对邢菲而言,演好少女苏苏并非易事。
但她能冲破所有不利条件,完成得如此出彩,做对了什么?
一、化劣势为优势。
下三白往往是一个人瞄准目标,不断冲刺的眼部状态,所以容易让人感觉此人目的性强。
而邢菲用更显笨拙的肢体和情绪外显的微表情,拼出一种心思单纯、懵懂困惑的神态,用打直球的莽撞去抵消心机感。
苏苏也是有明确目标的,只不过她的目标是零食盒子、和保护好姐姐、娘亲。所以她跑着跳着去吃馋嘴,为姐姐、娘亲小发雷霆。
在被下药圆房后,她噙着泪花的眼神,是一种小孩子想破脑子也看不清事态利害,想置身事外而不得的空白,委屈和无助。
而等苏苏经历世事后,眼神又多了饱经风霜的哀怨和凄凉。
邢菲通过自身的表演,扭转了硬件上的劣势。
然后,她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邢菲早年练杂技,对肢体的掌控很到位。这次演苏苏出圈,她赋予苏苏丰富的肢体语言,立了大功。
观众最乐见苏苏跑在路上,或者在吃的路上。
苏苏跑的时候,躯干和四肢是各干各的,网友形容她跑得乱七八糟,横七竖八,上窜下跳。
当姐夫因为分到邻居的地而内疚,想要把求来的地又求着还回去时,苏苏像头牛似的跑着拱姐夫走,这时的跑还有个小设计——扑空。
童稚也带来天然的喜剧效果。
不管时间急不急,小孩子心性她就得跑,不急的时候她轻快地蹦蹦跳跳着跑,急的时候她急得原地转着圈儿地跑。
就连躺床上一边唠嗑一边吃零食,那脚都不得闲,都要翘起来耍才有意思。不愧是天牛庙村微信步数冠军。
小孩精力旺盛,心性不定,耿直莽撞的特质被邢菲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吃东西时,那股子专注于食物,一听到、见到好吃的,就两眼放光的天真、馋猫样子也五花八门。
被爹骗着替姐出嫁,这头还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那头一听夫家可以点菜,有各种好吃的,就又立刻露出笑脸,属实是小孩子般轻重不分。
靠着一颦一笑,言行举止间的那股劲儿,她把少女苏苏演活了。
而且邢菲过往的一些经历,也一定程度上对塑造苏苏有助益。
邢菲三岁就被送去练杂技。
她说至今自己干什么都不觉得苦,因为没什么比练杂技更苦的事了。回忆起儿时辛苦练习的经历,她依然流露出苦涩。
她说自己比较笨,学东西慢,遭到老师嫌弃,被用高跟鞋踢,被关进小黑屋。
“就这样过了六年”。
简短的一句话,是她童年孤独无助的无数个日夜。
高强度蹬鼓项目训练,那只庞大沉重的鼓,每蹬一次,都有被砸中脸的危险。还曾因失误导致脑震荡、骨折等伤病。
幼年的她,不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常抱怨妈妈送她去练杂技,总是打电话回家哭诉。
可当妈妈买东西来探望,自己一见新奇玩意,就把苦忘了,第二天能如常坚持练习。
多少有点像被爹哄骗去费家的苏苏,不情不愿,懵懵懂懂就被好吃好玩的哄着继续吃苦。
聊到自己脑震荡时,她故作轻松,安慰自己:“没事,我命大”。
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也对应苏苏的乐天。
苏苏实际是个被旧社会吃掉的少女,但她的苦,很多通过轻快的、搞笑的方式演绎,乍看会笑,但越品越苦。
还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她在表述自己的孩子性情时,用一种成年人的口吻。而实际上她当时也才15岁,依然是个孩子。
也说明,艰苦的训练生涯催熟了她的心智。而多年后 ,辛苦训练让她对于形体掌握精准,才得以用出彩的肢体语言让苏苏活灵活现。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对彼时小小的她来说,训练实在太苦了。
17岁时,妈妈终于同意让她自谋出路,她带着少女的一腔热情在广州学美甲,想要开一家自己的美甲店谋生。
结果就是,打工人单薄的工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她开美甲店的创业梦,没多久,她就灰溜溜回老家了。
没想到幸运之神眷顾,就在她打算先找一份场记或经纪人的工作养活自己就好时,素人青年演员选拨综艺《一年级》恰好去她公司招一批素人,看中了她。
她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知道,抱着她熟悉的那只大鼓就去了。
那些年一失误就受伤的训练经历,让她养成了极度专注的表演习惯。在《一年级》表演蹬鼓时,你从她的眼神就能感受到这股注意力有多集中。
同期选手都在赞叹,她蹬的不是鼓,脚上像是承载着全世界。
能吃苦,拼命,也变成她潜移默化的行事作风。
节目期间,她在彩排时就因失误砸伤了脚,但这点困难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她早做好了缺胳膊少腿也要往前冲的准备。
能扛罪,肯吃苦,也确实吃过苦,这让邢菲当演员更有韧劲儿,体能上有优势,心理上也有更多为角色挖掘的空间。
她觉得拍戏一点不苦,比练杂技好多了,对待拍戏和演员职业,也相较其他208w更懂得珍惜,自然更愿意去沉淀,不浮躁。
得亏如此,这些经历才终于沉淀到苏苏身上。
邢菲素人出身,早年背后没啥大力捧她的资本,所以资源超虐,要不是有个好心态,或许都熬不到让我们看见她。
老实说,在《生万物》之前,邢菲演技只能算不差,但也算不上多精湛。
这次的苏苏演得好,无论是肢体语言的加持,过往经历的相似,都只是“术”,真正让她完成蜕变的,是她全身心对角色的投入。
你能感受到,邢菲极度入戏,她是把自己揉碎了融进了角色了。
她的微博全是苏苏的角色手记。有苏苏延续到戏外的耿直可爱:
有她被封建吃掉后对人世间的恋恋不舍:
能看出来,邢菲在拍苏苏时,彻底把自己献给了角色,才能在角色视角中100%地替她感受这个世界,表达她的表达。
剧终时,她久久不能出戏。
片场上,导演喊停了,她的眼泪还止不住,躲进“嫂子”秦海璐怀里,呢喃着说“费家太惨了”,吓得秦海璐一直安慰她“都是假的”。
最后一次为角色写手记,她喊苏苏为“我的苏苏宝贝”,回想着和她共存的日子。
后来直播时,她说苏苏有很多漂亮衣服,她都很喜欢,唯讨厌一件,那就是嫁人时的红衣。戏都拍完多久了,她还是替苏苏不值。
看来她和苏苏重叠的部分始终还在。
直播宣传时,邢菲反复感谢拍这部戏时,周围老师给到刺激,让她能真切体会人物,才能让反馈出来的表演出彩。
很明显,邢菲是个感受型演员,整个剧组的表演质量能很大程度影响她的角色呈现。
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的环境能激发好演员的潜力。
邢菲感受力强,加上情感充沛,她的哭戏眼泪能做到飙溅而出,又潺潺流下。
可惜之前的邢菲常年受困于网剧,再好的表演苗子都可能随着流水线作业而被逐渐磨平。
如今参与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上星剧,即使只是一个配角,但能和众多老戏骨同台,这是她之前从未有过的、珍贵的、绝佳的课堂。
她说和秦海璐演对手戏时,能感受到对方表演的准确,她自己也观察模仿、实践听反馈,一套完整的学习流程下来,很难没有进步。
这部剧,也为邢菲稳固自身资源开了个好头。
她第一部上星剧是22年《女士的品格》,演一个被职场和家庭撕扯的已婚妈妈,角色有突破,但剧质量和热度都很一般。
24年《暗夜与黎明》,在男性群像中作配,声量也不大。
终于,今年凭借苏苏,邢菲证明了自己的表现力和号召力。
大家也把她当成青衣预备役盼着。
不知是否她有意规划的,但她资源实在太虐,这未必不是条好路。
宋佳的长青和繁茂,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今但凡有点资源的,都为了当流量花而争个头破血流。资源虐的邢菲,反而阴差阳错走了一条小众但有更长、更大发展空间的好路。
世事常常如此,和别人比不了时干脆不比了,闷头做好自己,慢一点,苦一点也用心熬着。
直到突然掉下一个机会,你便能用曾经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去稳稳承接住它。
喏,邢菲这不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来源:汤圆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