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帅“李世民”郑国霖去景区“打工”?别笑他“沦落”,你不懂他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8 18:30 2

摘要:前有“咆哮帝”马景涛在景区“打工”,后有“李世民”郑国霖在景区“搬砖”。有人说:“演员一旦‘过气’”后,都会走上这条路吗?这背后究竟藏了什么故事?

前有“咆哮帝”马景涛在景区“打工”,后有“李世民”郑国霖在景区“搬砖”。有人说:“演员一旦‘过气’”后,都会走上这条路吗?这背后究竟藏了什么故事?

前不久,刷到某演员在景区穿龙袍的视频,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分钟——这不是当年《隋唐英雄传》里那个骑马耍枪、被人夸“最帅李世民”的扮演者郑国霖吗?

怎么如今站在景区广场上,给举着手机的游客递“圣旨”冰棍,还笑着说“爱妃慢用”?

底下评论吵翻了天,有人说“明星混到这份上太惨了”,还有人酸“是不是欠了债才去景区卖笑”。

但我琢磨着不对劲——真要是“沦落”,他犯得着对着镜头乐呵呵?再说了,这年头谁活着容易?

咱们普通人35岁怕被公司裁,他40多岁在娱乐圈找活,本质上都是在跟生活较劲,只不过他作为公众人物,一举一动被人放大了看而已。

先说说他为啥要去景区。

很多人以为所有的演员都是日进斗金的大佬,其实可能想多了。

实不相瞒,我认识个跑剧组的朋友,前阵子跟我吐槽:“现在除了那几个顶流,剩下的演员能拿到稳定片酬就不错了。”

郑国霖算“老牌演员”,但不是“顶流”——他演过郭靖,也扮演过汉武帝,可这些角色火的是剧,不是他本人。

到了中年更尴尬:年轻导演找他演“男主他爹”,剧本里写的不是“沉默寡言”就是“催婚催生”,一场戏就三句台词,拍完连盒饭都没蹭上热的。

他自己在直播里松过口:“去年接了两部戏,加起来戏份没超过10集,片酬还没我在景区演一个月多。”

景区给的待遇其实挺实在——杭州那个千古情景区,专门给他搭了“贞观戏台”,每天演两场“李世民巡街”,月底结钱从不拖欠,偶尔还能拿点文创分成。

这个事儿,换作是咱们,要是公司突然降薪一半,隔壁公司活儿轻松还准时发钱,你不会心动?

有人说:“为啥不接着演戏”?

好家伙,这话问得轻巧,现在影视圈早不是“凭演技吃饭”了。

我前阵子在家追短剧,男主连哭戏都靠眼药水,弹幕还一堆人刷“哥哥好敬业”。

你看实力派演员郑国霖,前两年他演的一部正剧,据说他为了演好老父亲,跟着老农学了半个月锄地,结果剧播了没人看——平台要的是“流量数据”,不是“演技细节”。

他不是没试过争取角色。

朋友说他去年去试镜一部历史剧,导演盯着他看了半天说:“郑老师演技没问题,但您这脸没年轻人有‘话题度’啊。”

说白了,资本现在爱捧“能带货、能上热搜”的,像郑国霖这样只埋头演戏的,早被挤到边儿上了。

与其在片场等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不如去景区当“主角”——至少游客会围着他喊“李世民陛下”,而不是在片场被助理催“老师快点拍,下一场是小鲜肉的戏”。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不光他,我刷到好几个熟脸在景区打转:

马景涛在杭州景区穿财神服撒红包,汗流浃背还笑着说“大家发财”;

翁虹在苏州园林扮“白娘子”,跟着游客唱《千年等一回》。

有人说“这是艺人堕落”,我倒觉得,这是他们找了个“新活法”。

其实这事儿不难理解,之前还有奥运冠军退役后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发生呢。

回到景区来说,景区要“人气”,艺人要“曝光”,本就是一拍即合的事。

郑国霖在景区演了半个月,抖音上“李世民递冰棍”的视频刷了2000多万次,好多人说“冲着他想去西安”——景区赚了游客,他赚了口碑,顺带还拿了稳定收入,这不比在影视圈“坐冷板凳”强?

至于“以后艺人会不会都来景区”,我觉得未必。

但肯定会有更多人学他“转弯”。现在短剧火,有演员跑去拍短剧;直播火,有演员蹲直播间卖货。

说白了,娱乐圈早不是“一条路走到黑”的地方了。

倒是咱们这些看客该醒醒:别总拿“明星就得高高在上”当标准,人家凭本事吃饭,不管是在片场演皇帝,还是在景区递冰棍,只要不偷不抢,就比那些靠“抠图”拿高薪的体面多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容易。有时候,我们很容易用直线思维去评判一个人,这个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还是少用有色眼镜去看一个人。

郑国霖作为一名知名演员,既然在演戏上,现在他找不到他认为的很好的出路,那么他去景区工作,相当于换了个赚钱的路子,我觉得并没有任何不妥。毕竟不站在聚光灯下,他也只是一名普通人。

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都会是最好的自己。郑国霖是,你也是。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来源:约会旅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