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影视圈,有这样一位来自江都宜陵的演员:他光头锃亮,后脑一圈头发自带辨识度,小眼睛里总透着股机灵劲儿,一张嘴便停不下来——他,就是80后演员黄飞。
在影视圈,有这样一位来自江都宜陵的演员:他光头锃亮,后脑一圈头发自带辨识度,小眼睛里总透着股机灵劲儿,一张嘴便停不下来——他,就是80后演员黄飞。
二十余年演艺路,
从话剧舞台到影视屏幕,
他参演过《破冰行动》《小娘惹》
《三大队》等百余部作品,
大多是戏份不多的小人物,
却凭精湛演技让观众过目不忘,
成了演艺圈内的“黄金配角”。
舞台磨利剑,荧屏显锋芒
黄飞的老家在宜陵镇,从小就爱表演的他,顺利考入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系统学习表演,毕业后进入西安市儿童艺术剧院演话剧,他在话剧舞台上打磨基本功,从台词的抑扬顿挫到肢体的细微张力,每一个细节都抠得极深。
命运的转折藏在一次偶然里:北京一位导演来西安排练话剧,发现黄飞不仅戏好,还会说扬州话、陕西话、四川话、东北话,当即把他推荐到北京的剧院。“我很幸运,总有人愿意给我机会,让我在不同角色里积累经验。”黄飞说。
2000年,他参演的首部电视剧《青春正点》播出,家人围坐电视机前,看着屏幕里那个青涩却认真的身影,眼里满是骄傲。如今妹妹成了他的“专属观察员”,总把他参演的片段拍下发来:“当局者迷,回看才知道哪里能更好。”这份对表演的较真,成了他在影视圈站稳脚跟的底气。
“演员是被动的职业,但机会永远留给主动准备的人。”黄飞常说。2010年,曾与他有过短暂合作的导演刘惠宁筹备拍摄电视剧《你是我兄弟》,特意找到他饰演邓超身边的关键小人物,黄飞将角色演得活灵活现,戏份不多却深入人心。
2012年,陈佩斯重排经典话剧《阳台》,为青春版“老穆”一角物色演员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黄飞。为不负重托,他推掉多部电视剧戏约,全心投入排练与演出,最终凭“老穆”一角获“小陈佩斯”之称,收获业内外一致赞誉。更富戏剧性的是,导演刘飙看完这场话剧后,当即敲定他出演《台儿庄》中“三想”一角。这个被剧组戏称为“准男一号”的角色,让黄飞过足戏瘾,演绎得淋漓尽致。
形神铸反派,烟火塑凡人
翻开黄飞的角色簿,反派与小人物占了大半。“观众总说我‘天生带点坏相’,其实是角色需要。”他笑言,“但反派才更见功力——他们不是单纯的‘坏’,而是有自己的逻辑和欲望,演好了,比正面角色更有冲击力。”
2023年电影《再见,李可乐》中,黄飞饰演抢狗的贩子,被演员闫妮骑电动车追赶,追上后结结实实挨了好几个真耳光。“都是剧情需要,真打才够真实。”他笑着说。
同年的电视剧《三大队》里,他是快递站老板,和演员秦昊演对手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把底层百姓的烟火气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就是我们楼下的快递站老板。
2019年《破冰行动》中的“湘仔”,是贩毒外圈的小人物,一心想往上爬,“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眼神里得有不安、慌张,导演要求‘不要演状态,要真’,开拍前我得在脑子里把戏过三遍,确保每个眼神都到位。”正是这份琢磨,让“湘仔”成了观众心中挥之不去的边缘角色。
而2020年《小娘惹》里的“大虫”,更是让他圈粉无数。这个总想着占便宜、没主见却爱耍小聪明的角色,事事跟着“龙哥”当靠山,被小娘惹用玻璃渣捉弄的桥段,逗得观众捧腹。黄飞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把“大虫”的谄媚、怯懦与狡黠演得活灵活现,成了剧中的“亮点担当”。
从《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到《外婆的新世界》,从《唐朝异闻录》到《三大队》,无论年代剧、悬疑片还是喜剧,黄飞总能精准抓住人物内核——他不只是在“演角色”,而是在替每个小人物“活一次”。
甘守配角位,淬炼戏骨心
“演员要保持神秘感,上综艺太多容易被贴标签,观众没了新鲜感,戏路就窄了。”黄飞始终守着这份职业自觉。这几年竖屏短剧火热,不少演员转型分一杯羹,他却坚持:“不是不能演,是得先把根基打牢——能演好横屏戏的,演短剧不在话下;但只练过短剧的,很难驾驭大银幕的细腻。”
二十余年里,他没什么固定节假日,跨年在片场是常事,却甘之如饴:“演员是干嘴皮子的活,更是体验不同人生的活,值了。”没有片约的日子,黄飞便会回到老家宜陵,陪伴家人和年幼的孩子,寻找内心的安宁,也为新戏积蓄能量。
如今的黄飞已是“特型老戏骨”,演过百余部作品,从《恶棍天使》《花红花火》到《道士下山》《武侠》,从话剧到影视,无论戏份多少,他都仔细揣摩人物内心。“戏包人还是人包戏?我觉得好演员得让角色立住,哪怕是小角色,也得有灵魂。”
从宜陵镇的追梦少年到银幕上的“黄金配角”,黄飞用二十年证明:角色无大小,用心便出彩。那些被他演活的小人物,恰是影视江湖里最动人的烟火气。
来源:江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