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知音》拍摄记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7:35 2

摘要:国家一级编剧华而实提供了七万多字的文学剧本。但为了符合电影艺术的要求,导演组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三万多字,使剧情直接从蔡锷和小凤仙风尘相遇处拍起,着力描绘英雄相惜、计脱虎口、起兵伐袁等情节。

《知音》是北京电影制片厂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拍摄的历史传奇故事片,1981年上映 。

国家一级编剧华而实提供了七万多字的文学剧本。但为了符合电影艺术的要求,导演组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三万多字,使剧情直接从蔡锷和小凤仙风尘相遇处拍起,着力描绘英雄相惜、计脱虎口、起兵伐袁等情节。

剧组将承德避暑山庄作为重要取景地,在“沧浪屿”添置匾额等,打造出“知音琴社”。把“烟熏山馆”改为“七贝子府”,还在“烟雨楼”拍摄了小凤仙乘轿赴宴等镜头。“天津车站”也在承德取景,剧组运来老式火车头和车箱进行改造。云南“蒙自车站”则是在河北易县火车站搭景拍摄。此外,剧组还借用故宫博物院的“漱芳斋”作为袁世凯生活起居的地方,小凤仙内房的部分摆设是来自故宫的真品。

女式服装参照了《宣南百美图》等历史资料,小凤仙的部分服装是按照一张历史照片打造的。袁世凯与蔡锷的服装是参考军服研究所提供式样,精选布料绣金制成。剧组还从人民大会堂借出60米红地毯,用于袁世凯的豪华大厅,还花500块钱定制了两个特大号玻璃鱼缸。

王心刚为演好蔡锷,查阅了大量资料传记。当时49岁的他为了在外型上接近34岁的蔡锷,坚持每天晨跑,杜绝夜宵。张瑜在拍摄《知音》期间,还需兼顾《小街》的补拍,以及参加电影节领奖等活动,在剧组内外两头跑,十分辛苦。

北影厂斥资98万拍摄该片,这在八十年代初是一笔巨额数字。电影于1981年3月到7月拍摄,10月10日在全国上映,受到观众热烈喜爱。1982年,《知音》获得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奖等多项大奖。

来源:陇东漫步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