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云社那道红门,有人摔得震天响,有人轻轻掩上,还有人走后依然留着钥匙——离开的方式,往往比留下更能照见人心。
德云社那道红门,有人摔得震天响,有人轻轻掩上,还有人走后依然留着钥匙——离开的方式,往往比留下更能照见人心。
近日,德云社前“大师兄”闫云达直播时的一句感慨意外引爆全网:“当年走的时候,只有大林子追出来送我。”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德云社那些“出走往事”的记忆匣子。
然而,同样是从德云社离开,有人骂骂咧咧,有人心存感念,还有人把“郭家徒弟”的身份活成了行业金字招牌。他们的选择,照出了名利场中最真实的人性底色。
决绝派:闫云达的“摔门而去”
闫云达的离开,带着一股浓浓的“江湖怨气”。
作为郭德纲最早承认的徒弟,他曾被赐“云”字,身披蓝色大褂,享受“大师兄”的尊荣。老郭力捧他,给他开专场,让他当队长。
但他剑走偏锋,表演风格逐渐滑向“荤腥”擦边,被观众戏称为“德云猥琐一枝花”。 management 能力遭质疑,风格争议不断。
2018年,他骤然宣布退出,决绝地归还了“云”字。此后直播吐槽德德云社成了他的日常,仿佛那段过往只剩怨怼。
唯独提到郭麒麟时,他才会流露一丝温情,铭记着当年唯一送别的少年和那句“哥,保重,别饿着”。
体面派:李菁的“轻轻掩门”
相比之下,创始人之一的李菁的离开,堪称“体面派”的典范。
2010年,他与何云伟一同退出德云社,一度引发轩然大波。但李菁从未恶语相向。他后来受访时坦言,离开是因为“演出越来越少,理念逐渐不同”。
他始终尊称郭德纲为“郭先生”,肯定早期的奋斗情谊,只是强调彼此对未来的规划已不同轨。
离开后,他创办了“星夜相声会馆”,上春晚、演电影、当政协委员,在自己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与德云社相安无事。他的离开,如同轻轻掩上门,不带走一丝火药味。
感恩派:高鹤彩的“留着钥匙”
如果说前两种是“离开”,那高鹤彩则完美诠释了何为“毕业”。
作为“鹤”字科弟子,他2014年出师后到上海独自创办“笑乐汇”相声社。郭德纲不仅没有阻拦,反而大力支持,亲自为他揭牌站台。
高鹤彩始终铭记师恩。他的社团规章里写着“尊师重道”,每年回京必去德云社探望师父,弟子比赛也会请师公郭德纲把场指导。
两社演员互动频繁,亲如一家。他的存在,证明了离开并非决裂,也可以是开枝散叶,将德云火种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德云社的舞台灯光灼灼,照见名利,也照见人心。
有人看见恩怨,有人看见生意,而郭麒麟们或许看见了一种更恒久的东西:无论门内门外,待人的那份真诚与敬重,才是行走江湖真正的“云字科”心法。
曲艺行当老话常说:“山高水长,江湖再见。”真正的离开,从不在门怎么关,而在日后路上,如何相见。
来源:德云逗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