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言厌恶中国,回国捞金上节目全程说英文,却被吴京狠狠打脸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8 14:34 1

摘要:不过网友们虽然有着巴掌打不进荧幕的憋屈感,但对于她的崇洋媚外行为,吴京没有一丝管着她的意思,直接当众怒怼,让网友直呼大快人心。那么,她如今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她的父母和丈夫都是国家精心培养的体操运动员,可是她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很好的影响,反而一心崇尚美国,对美国忠心耿耿,甚至连婚礼以及生育都一定要在美国完成。

而在她回国捞金的时候,都要说着一口的英文,还扬言厌恶中国,这使得网友对她忍无可忍但却无可奈何。

不过网友们虽然有着巴掌打不进荧幕的憋屈感,但对于她的崇洋媚外行为,吴京没有一丝管着她的意思,直接当众怒怼,让网友直呼大快人心。那么,她如今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她叫李安琪,一个在美国加州阿纳海姆出生和长大的女孩, 可她的身份远不止美籍华人这么简单,她的血脉里,流淌着中国体操的荣光。父亲李小平,前体操世界冠军,母亲文佳,前国家队体操运动员。这个体育世家,让她从小就备受瞩目。

她的丈夫,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奥运冠军李小鹏,那个被誉为体操天才的男人,十几岁就进入国家队,最终超越李宁,成为中国体操史上获得金牌最多的人。他们的结合,曾被看作是体育界的一段佳话。

两人初识时,李安琪才15岁,李小鹏赴美参加世锦赛,对她一见钟情。初期两人主要靠中文沟通,2005年,李小鹏因伤赴美治疗,李安琪的悉心陪伴让感情迅速升温,一切都像童话,直到2009年元旦求婚,同年李小鹏申请退役,次年两人便在美国加州举行了婚礼。

婚后,李小鹏带着李安琪回到中国发展,他们上综艺,接代言,曝光率极高,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那个曾经能用中文和李小鹏谈情说爱的女孩,突然“不会”说中文了,在面向全国观众的综艺节目里,她全程坚持飙英文,即便身旁的人都用中文交流。

起初,大家以为她只是不习惯,但李小鹏一句无心的话,却揭开了真相。他曾在采访中亲口承认,妻子的中文“很溜”,这一下,公众的疑惑变成了愤怒,一个中文流利的人,为什么在中国定居后,反而要在中国的节目上,对中国的观众和嘉宾,执着地讲英语?

这种行为在观众眼中,不再是语言习惯,而是一种赤裸裸的姿态,一种“我身在中国,但心在美国”的优越感。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她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带来的红利,一边又在社交媒体上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这里的不满。

她曾发文抱怨北京的空气质量,用词极为刺眼,称感觉像在“吸毒”,在一些访谈中,她更是习惯性地通过贬低中国的方方面面,来反衬美国的优越。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姿态,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矛盾的爆发点,出现在一档名为《出发吧,爱情》的综艺节目里,同为嘉宾的,还有吴京和谢楠夫妇,吴京,这个在大银幕上塑造了“战狼”形象的硬汉,向来以爱国形象示人,节目录制中,李安琪再次故技重施,对着吴京不停地讲英文。

一开始,吴京还面带微笑,试图理解,但当这种单方面的英语输出持续不断时,他的表情逐渐严肃,终于,他忍无可忍,直接打断了对方:“不要跟我讲英文,好吗?”

这句话像一颗炸雷,瞬间让现场的尴尬气氛凝固。吴京没有就此打住,他进一步解释,这是一个给中国老百姓看的节目,大家应该用中文交流,这既是基本的沟通需求,也是对观众的尊重。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吴京的这次“打脸”,精准地替所有屏幕前感到憋屈的观众出了口恶气,他不是在计较个人的沟通问题,而是在维护一个公共场合的文化默契与情感底线。这一幕,成了整个事件的转折点。

吴京的直白回击,如同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网络上对李安琪的抨击如潮水般涌来,网友们纷纷为吴京的行为点赞,称其“大快人心”,李安琪“崇洋媚外”、“秀优越感”的标签被牢牢钉死,个人声誉一落千丈。

丈夫李小鹏也受到了牵连,被网友批评为“恋爱脑”,为了维护妻子而罔顾事实,他多次试图为妻子开脱,一会儿说她“听得懂但不会说”,一会儿又说“正在努力学”,这些苍白的辩解,在“婚前中文很溜”的事实面前,显得无比可笑。

随后,李小鹏一篇“语言只是沟通的工具”的长文,更是火上浇油,网友认为这完全是避重就轻,进一步坐实了他们夫妇不真诚、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印象,这场舆论危机,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商业价值的清算。

李小鹏代言的体育用品遭到消费者抵制,部分商业合作伙伴选择与他们终止合作,夫妻二人的微博粉丝数量迅速下滑,曾经是综艺宠儿的他们,也渐渐接不到任何节目的邀约,奥运冠军的光环,没能为这份傲慢买单,反而因为巨大的反差,加剧了公众的失望。

与李安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郎朗的妻子吉娜,作为一个德韩混血的外国人,吉娜在中国的节目里,总是努力地用她那带着东北口音的中文和大家交流,从未刻意说过一句英文,她的行为,被看作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融入,也因此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李安琪夫妇最终的选择是淡出公众视野,回到美国生活,他们的故事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警示:在中国这个日益自信的市场,观众和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才华和名气,更需要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真诚。

任何试图在这里捞金,却又鄙夷这里的文化与民众的行为,最终都将被市场无情地抛弃。语言或许只是工具,但它所承载的态度,却足以决定一切。那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青梅旭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