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真实,年代剧就没有意义。”《生万物》导演刘家成在人民日报撰文中强调。这位曾执导《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的导演,此次跳出舒适区,将镜头对准了20世纪上半叶鲁南农村的土地与人民。
大地无言,孕育万物。一部《生万物》,不仅是年代剧的新突破,更是对中华民族根与魂的深情回望。
“没有真实,年代剧就没有意义。”《生万物》导演刘家成在人民日报撰文中强调。这位曾执导《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的导演,此次跳出舒适区,将镜头对准了20世纪上半叶鲁南农村的土地与人民。
这部改编自赵德发小说《缱绻与决绝》的电视剧,由倪大红、林永健、迟蓬、秦海璐、杨幂、欧豪、蓝盈莹等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演绎,在央视八套和爱奇艺同步播出后,以近10亿的平台播放量和4.94%的高收视率成为年度“爆款”剧集之一。
01 深入挖掘,找到主题的深刻性
在年代剧佳作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突破创新?刘家成认为:主题的深刻性是关键。
他选择向更深处挖掘:“新中国从何而来?这么一挖掘,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历史根脉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
《生万物》通过讲述1926至1944年沂蒙山区天牛庙村土地革命的故事,探讨土地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追寻中华文化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这个根本问题。
虽然选择近100年前农村题材颇有冒险性,但播出后的良好反响证明了这种探讨的意义。刘家成指出:“批判旧社会的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02 贴近泥土,坚持真实创作理念
“贴近泥土进行创作,是我的理念。”刘家成在创作谈中这样写道。为了拍出鲁南农村100年前的真实面貌,他做了大量功课,到当地农村深度体验生活,请当地农民做顾问,深抠细究各种细节。
这部剧坚持全程实景拍摄,尽管增加了不少成本,但从呈现效果来看,是完全值得的。当地观众告诉剧组,这部剧所讲述的,“就是他们从老人那里听到的”。
在人物塑造上,《生万物》避免了脸谱化的处理。地主宁学祥既有剥削阶级的冷酷贪婪,也有勤俭的一面;费左氏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但也深明大义、敢作敢为。
农民形象也丰富多彩,既有兢兢业业的封大脚,也有不务正业的铁头。刘家成认为:“真实的人物总是最有感染力的。”
03 土地情结,回望民族文化根魂
《生万物》以朴实而深沉的笔触书写中国近现代的土地变迁史,镌刻中国人精神图谱的根源——“土生万物,地载群伦”的文化基因与民族根魂。
土地凝结着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和集体记忆。剧中通过“打春牛、踅谷仓、开镰”等耕种仪式,折射出庄稼户对农事的敬畏之情。
正如费孝通所说:“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对中国人来说,土地不仅是生存温饱的物质依存,更是婚丧嫁娶、万物新生的意义场所和精神归属。
《生万物》与《父辈的荣耀》《山海情》《人世间》等剧一样,致力于在大众媒介建构具有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
04 女性视角,创新影视化改编
将叙事主体迁移至宁绣绣(杨幂饰)这一女性形象,是《生万物》影视化改编的突出亮点。
作为地主家闺秀的宁绣绣,在嫁娶之日经历“马子”绑票、父亲放弃、大脚救回和妹妹代嫁等毁灭性打击后,转身成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劳动女性。
这一转变不仅激发了宁绣绣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觉醒,也标志着她从地主阶级向农民阶级的身份转变。从下地劳作、买牛犁地到垦荒种参、开仓放粮,她如庄稼般在封家扎根生长。
她与锄地汉子丈夫封大脚(欧豪 饰)相濡以沫的日久陪伴,被网友戏称为“先婚后爱”的模范伴侣。
05 温暖现实主义,照亮苦难生活
《生万物》的主基调积极、阳光、向上,“把苦日子过成花”,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导演刘家成表示:“我拍《生万物》,就是想传递生命力、希望和温暖,让我们永远拥有冲破险阻、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该剧有意弱化原著中有关人文伦理惨烈、苦难和悲壮的情节,重点呈现中国农民在变革时期的生存状态、人生际遇和乡土民俗。
采用轻喜剧的表演风格,尤其是林永健和迟蓬饰演的佃户老农封二夫妇,以高超的演技几乎承包了剧中的笑点。这种处理既符合当下观众审美趣味,也让苦难生活中淬炼出的乐观豁达生活态度更加令人动容。
《生万物》落下了帷幕,但土地上的故事仍在继续。
“一切的功夫都不会白费,”刘家成导演表示,“我将继续沿着突破自我的路走下去,坚持回归土地、回归人性、回归艺术本真,努力创作出更多展现时代洪流中普通人成长的优秀作品,回报观众的厚爱。”
土生万物,地载群伦。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是艺术上的成就,更是对中华民族根与魂的一次深情回望。
来源:创意写作之西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