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的夜晚,一场小范围的生日宴在温馨的氛围中展开。受邀者围坐一堂,畅谈间满是对主角的敬意 —— 这位主角,便是军旅歌唱家徐永祥。当看到获新疆 “德艺双馨” 艺术家称号的著名书法家席时珞老师也端坐席间时,在场之人无不感慨:这场 “小范围” 生日宴,分量早已超越寻
席时珞老师赠送给徐永祥的生日礼物
歌声映初心:军旅歌唱家徐永祥的艺术人生
作者:文士
初秋的夜晚,一场小范围的生日宴在温馨的氛围中展开。受邀者围坐一堂,畅谈间满是对主角的敬意 —— 这位主角,便是军旅歌唱家徐永祥。当看到获新疆 “德艺双馨” 艺术家称号的著名书法家席时珞老师也端坐席间时,在场之人无不感慨:这场 “小范围” 生日宴,分量早已超越寻常聚会。
生日宴的高潮,始于席时珞老师递出的一卷宣纸。缓缓展开,“气韵天成” 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墨香间满是对徐永祥的期许。席老轻晃着头,半开玩笑地说道:“徐老师不仅歌唱得好,现在连书法都练得有模有样,进步快得让我都有危机感咯!” 话音刚落,满室笑声响起,这笑声里没有丝毫客套,只有长辈对晚辈的欣赏,以及同行间的惺惺相惜。徐永祥双手捧着书法作品,眼眶微微泛红,他知道,这四个字既是对自己艺术造诣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
时光回溯到 1979 年,彼时的徐永祥还是甘肃省永登县的一名青年。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他穿上军装,奔赴新疆塔城军分区。谁也未曾想到,他服役的地方,正是后来因一首《小白杨》名扬四海的 “小白杨哨所”。天生的好嗓子,让徐永祥在军营中格外耀眼。部队成了他艺术成长的摇篮,也让他找到了歌唱的意义 —— 用歌声表达对党的忠诚,用歌声感谢部队的培养。
在连队里,无论是节日联欢还是日常慰问,总能看到徐永祥的身影。那时的他,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伴奏,却用最真挚的情感,将每一首歌都唱进了战友们的心里。
后来,徐永祥转业到地方工作,但军营的印记从未从他身上褪去。在众多演唱作品中,《小白杨》成了他的 “专属曲目”,几乎逢场必唱。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他总能想起在小白杨哨所的日子 —— 那棵扎根边疆的小白杨,是战士们坚守的象征,也是他心中不变的信仰。“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我退伍不褪色。” 徐永祥常说,“我要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唱到千家万户,让更多人知道,边疆战士的坚守有多珍贵,部队对我的培养有多重要。”
除了《小白杨》,《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也是徐永祥的 “心头好”,更是老百姓最喜爱的歌曲之一。每当被问及为何偏爱这首歌时,他总会认真地解释:“这首歌里藏着我两层心意。一是作为一名党员,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党的培养,从军营到地方,从青涩到成熟,是党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这首歌要唱给党听;二是每个孩子的生日都是母亲的苦难日,我的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支持我参军、追求艺术梦想,这首歌也要唱给每一位妈妈,感谢她们的养育之恩。”
几十年光阴流转,徐永祥的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他对歌唱的热爱从未消减。社区的文化广场上,他为居民们演唱红色歌曲,带领大家重温峥嵘岁月;企业的礼堂里,他用激昂的歌声,为奋斗中的员工们加油鼓劲;商协会的交流活动中,他以歌为媒,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边防哨所的雪地里,他冒着严寒为战士们演出,歌声在雪山间回荡,温暖了坚守的时光。
有人问他:“跑这么多地方演出,不累吗?” 徐永祥总是笑着摇头:“不累。唱歌是我毕生的事业,站在舞台上,看到大家因为我的歌声露出笑容,感受到党的温暖传递到每个人心中,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他的歌声,没有刻意的炫技,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 —— 那是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深情,经过岁月沉淀,愈发醇厚动人。
如今,徐永祥依旧活跃在歌唱舞台上。他的头发虽添了些许白霜,但歌声依旧嘹亮,眼神依旧坚定。从 “小白杨哨所” 的年轻战士,到深受喜爱的军旅歌唱家,他用几十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真正的初心,从来不是嘴上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刻进骨子里的信仰。
生日宴的烛光摇曳,映着徐永祥的脸庞。他举起酒杯,对在场的朋友们说:“未来,我还要继续唱下去,把更多好听的歌带给大家,用歌声传递党的温暖,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这是我永远的追求。” 话音落下,掌声雷动,窗外的月光洒进来,与烛光交织,仿佛也在为这位用歌声践行初心的艺术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来源:军垦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