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一碗面条引发的热搜,让66岁的迟蓬意外走红。当她在央媒镜头前夸赞杨幂"吃面是真吃"时,网友们对此点评都不太理解。
然而,就是这个看似"不会说话"的老演员,却让倪萍在12年前的金鸡奖颁奖礼上为她"失态",让杜源称她为"精神偶像"。
更耐人寻味的是,央媒这次专访,对当年那场充满争议的颁奖礼只字不提,却用短短一次采访,句句力挺,证实了当年倪萍所说的话。
那么作为四十年无冠的配角演员,迟蓬为什么能让央媒如此青睐呢?
央媒的镜头对准迟蓬时,这位66岁的老演员正因为《生万物》里的"大脚娘"一角被观众热议。
采访中,央媒对12年前那场金鸡奖颁奖礼的争议避而不谈,反而用大篇幅赞扬迟蓬的表演功力。这种刻意的回避,反倒让人想起当年的种种细节。
2013年的金鸡奖颁奖礼上,倪萍作为颁奖嘉宾,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异常凝重。她在台上直言不讳地表述迟蓬的演技,夸赞其演技十分到位。
当宣布是其他演员获得最佳女配角奖时,倪萍也表现的十分沮丧,在后来的文章中,她也表示自己的评价并非出了感情,而是对迟蓬演技的真实阐述,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评奖的不公。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当年拿奖的演员,如今戏越拍越少,开始从综艺节目入手。
反观迟蓬,66岁的年纪靠着配角翻红,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农民专业户"变成了观众心中的演技派。
媒体报道显示,迟蓬目前还在接戏,有新的剧本正在洽谈中,观众们都期待着她能带来更多惊喜。
倪萍后来专门写了一篇题为《我来蹭蹭迟蓬的流量》的博文,再次为老同学发声。
她在文中毫不掩饰对迟蓬的欣赏,称赞迟蓬在众多星光熠熠的场合里,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着装,坚守着演员的本色。
讲起迟蓬的演技,跟小时候的成长脱不开关系,迟蓬出生在山东烟台的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就对文艺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
17岁那年,她考入山东省话剧团,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在话剧团的日子里,不管是配角还是跑龙套,迟蓬都认真钻研每一个角色。
同事们回忆说,她经常一个人在排练厅里反复琢磨台词和动作,哪怕只有一句话的戏份。
这种认真劲儿在拍摄《生万物》时达到了极致,为了演好"大脚娘"这个角色,66岁的迟蓬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
在山东农村住了整整三个月,她不是简单地体验生活,而是真正融入其中。种地、扬麦子,这些农活她一样不落。
剧组工作人员透露,迟蓬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指甲缝里经常塞满泥土,可她从来不抱怨。
正是这种扎实的准备,让迟蓬演活了"大脚娘"。观众们评价,她的一举一动都透着地道的农村味儿,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势,甚至是擦汗的动作,都像极了一个真正的农民。
有意思的是,迟蓬在央媒采访中夸赞杨幂"吃面那场戏是真吃",一开始引发了不少争议。网友们觉得这算什么演技点评,批评迟蓬只夸吃面不谈演技。
可仔细回看那场戏,大家发现杨幂确实是在真吃面条,没有一点偶像包袱。更重要的是,杨幂在那场戏里展现了农村妇女的真实状态。
迟蓬的这种观察角度,恰恰体现了她对表演的理解。在她看来,演戏不是炫技,而是真实。一个演员愿意真吃面条,愿意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好看,这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态度。
多年来,迟蓬凭借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
她成了圈内公认的"农村戏专业户"和"妈妈专业户"。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绝不雷同。这种差异化的表演,源于她对每个角色的用心揣摩。
迟蓬在央媒采访中用了一个特别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表演方式。她说自己就像一个"容器",根据家人的形状来改变自己。
这个比喻虽然听起来有些难以理解,但细想之下却道出了表演的本质,演员需要放空自己,才能装下角色的灵魂。
这种朴素的表演理念,并没有为迟蓬带来应有的认可。媒体统计显示,迟蓬曾4次提名飞天奖,并且多次提名金鸡奖,但每一次都与奖杯失之交臂。
迟蓬说自己没有野心,只是单纯地爱演戏。能被观众夸一句"演得真好",她就心满意足了。
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在如今的演艺圈显得格外稀缺。可现实却很残酷,没有奖项的加持,再好的演技也很难被看见。
女演员在这个行业里面临的困境更为明显,经过岁月洗礼后,基本只能演妈妈、奶奶这类角色。
迟蓬或许就是受限于此,她被定型为"妈妈专业户",虽然演得好,但戏路却越来越窄。更让人无奈的是,如今的演艺圈私下似乎已不是单纯比拼演技的地方。
流量成了升咖的工具,资本可以左右奖项的归属,行业的评判标准也好似悄然改变,年轻漂亮比演技更容易获得认可。
央媒这次对迟蓬的专访,时机选择也恰当好处。正值《生万物》热播,迟蓬凭借"大脚娘"一角意外翻红,观众们的讨论热度正高。
央媒用短短的一段采访,详细介绍了这位66岁老演员在剧中的表演功力与理念,这般抒发迟蓬演技的采访,又何尝不是对当年倪萍评价的认同。
专访中,央媒特别强调了迟蓬为角色付出的努力。在山东农村住三个月、手上磨出厚茧、指甲缝里塞满泥土,这些细节被反复提及。
镜头给了迟蓬充分的时间来讲述自己的表演心得,这种待遇在配角演员身上并不多见。更值得玩味的是,央媒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为一位"无冠"演员发声,背后的用意不言而喻。
资本可以买通评委,可以操控奖项,却买不来观众的真心。迟蓬翻红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团队运作,没有热搜营销,她靠着一个配角就让观众记住了自己。
网友们自发地为她发声,挖出她过往的作品,讨论她的演技。这种自下而上的认可,比任何奖杯都更有分量。
有媒体分析认为,央媒的这次专访是一种态度表达。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官方媒体选择为老戏骨发声,本身就是对行业风气的一种纠偏。
虽然不能直接改变什么,但至少让更多人看到了真正的好演员。
迟蓬的走红或许也能给其他老演员希望,演艺圈不应该只有一种成功模式,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顶流才算成功。
像迟蓬这样踏踏实实演戏的人,同样值得被看见和尊重。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谁在认真演戏,谁在糊弄观众。
倪萍当年在金鸡奖上的"失态",如今看来更像是一种预言。她说的"年轻漂亮"四个字,道出了行业的潜规则。
可时间证明,真正的演技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有些演员拿了奖,却没能留住观众的心。迟蓬虽未能拿奖,却在66岁时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奖项可以被操控,但观众的认可无法伪造。资本可以制造热度,却无法创造真正的演技。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像迟蓬这样的演员就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什么才是表演的本质。
66岁的迟蓬,用四十年的坚守换来了迟到的认可。好在,真金不怕火炼,好演员终会被看见。
信源:大皖新闻 演配角40多年,因“大脚娘”出圈!迟蓬:不管演啥都要脚踏实地
信源:鲁网 倪萍万字长文谈“大脚娘”迟蓬,回忆二人山艺读书的青春往事:我来蹭蹭迟蓬的流量
来源:江畔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