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年前,吴亦凡事件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娱乐圈和社会各界掀起了惊涛骇浪。四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他当初“不服”判决背后的种种,一些令人担忧的真相似乎逐渐浮出水面。
四年前,吴亦凡事件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娱乐圈和社会各界掀起了惊涛骇浪。四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他当初“不服”判决背后的种种,一些令人担忧的真相似乎逐渐浮出水面。
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案一审公开宣判,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然而,一审宣判后,吴亦凡却提出了上诉,坚称“不服”。
从台媒和港媒的报道来看,吴亦凡不服判决可能是担心回到加拿大后会面临“化学阉割”。加拿大法律对性犯罪没有追诉期限制,只要受害者报案且罪行成立,性罪犯就可能会受到“化学阉割”的刑罚。在吴亦凡被捕时,就有加拿大女网友以强奸罪名起诉他,且该案件尚未撤销。若他在中国服完刑被驱逐出境后回到加拿大,很可能要面对这一刑罚。
但这真的是他不服的唯一原因吗?或许背后还有更复杂、更令人担忧的因素。吴亦凡从一个备受瞩目的顶流明星,跌落至阶下囚,这样的巨大落差,让他难以接受也在情理之中。他可能无法面对曾经的辉煌瞬间崩塌,无法接受自己从万人追捧到人人唾弃的现实,所以试图通过上诉来寻找一丝“转机”,幻想或许能改变命运。
吴亦凡的案件还反映出了娱乐圈曾经存在的一些乱象。在他出事前,尽管有诸多关于他私生活混乱的传闻,但依然能在娱乐圈顺风顺水,有众多资源和大佬为其保驾护航。这说明在当时的娱乐圈,可能存在着只看重流量和利益,而忽视艺人品德和操守的现象。吴亦凡的“不服”,某种程度上也像是对这种曾经畸形的娱乐圈生态的一种“挣扎”,仿佛在说他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在这样的生态中肆意妄为多年后,如今才被严惩。
吴亦凡事件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他曾是无数年轻人追捧的偶像,其行为却严重违背了法律和道德准则。如果他的“不服”让一些粉丝产生误解,认为他可能还有“冤情”,这无疑会对粉丝的价值观产生错误引导,让他们误以为可以忽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吴亦凡的“不服”背后,无论是对其个人可能面临的刑罚的恐惧,还是反映出的娱乐圈乱象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都令人担忧。但无论如何,法律是公正的,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吴亦凡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而我们也应从他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净化娱乐圈环境,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来源:扒出那些娱乐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