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万物》里,封大脚蹲在灶台前,拿柴火烧水,水开了先给儿媳倒一碗,自己再舀剩下的。
同一个演员,一张脸,两种妈。
《生万物》里,封大脚蹲在灶台前,拿柴火烧水,水开了先给儿媳倒一碗,自己再舀剩下的。
观众弹幕刷“想把她偷回家”。
《小巷人家》里,庄母往桌上一坐,筷子先夹走最大的鸡腿,塞给小儿子,眼皮都不抬一下。
弹幕瞬间变成“血压飙升”。
迟蓬把这两种极端演得太真,真到有人去她微博下面劝:“阿姨别演了,我怕。”
其实生活里,婆婆本来就分两种:一种把儿媳当闺女,一种把儿媳当外人。
只是电视剧把它们放大,摆在一起,冲击力才这么猛。
封大脚的好,好在细节。
儿媳下地回来,她一句“鞋脱了,别着凉”,比任何台词都暖。
庄母的坏,也坏在细节。
她不给孙女夹菜,只说一句“女孩子吃那么多干嘛”,就把偏心眼写脸上。
观众不是傻子,谁真心谁假意,一眼就能看出来。
迟蓬厉害的地方在于,她没把“好婆婆”演成圣母,也没把“坏婆婆”演成疯子。
她就是普通人,只是站在了不同的立场。
有人看完《生万物》说:“我妈要是这样就好了。”
有人看完《小巷人家》说:“这不就是我奶奶?”
其实,婆婆不是天生的,是被生活一点点磨出来的。有的磨出了茧,有的磨出了刺。
剧里演的是戏,照见的却是每家每户的那点事。
来源:窗前宁神听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