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誉炜‖胶片上的血痕(外二首)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3:24 2

摘要:马誉炜,河北景县人,原北京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副政委,少将军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磨合人生》,诗集《诗意军旅》和长篇报告文学《1976.红星在唐山闪耀》,曾四次获得“长征文艺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银奖和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胶片上的血痕(外二首)

——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后

褪色的相纸在黑暗中展开

泛黄的光影里 刺刀正撕开

民国二十六年的冬夜

镜头卡住半张扭曲的脸

血从快门键滴落

染红"南京照相馆"的牌匾

穿和服的兵痞举着相机

将杀戮与哭嚎装进取景框

母亲怀里的婴儿受到惊吓

瞳孔里映着冲天火光

快门声混着枪响

每帧画面都是折断的脊梁

暗房里显影液在颤抖

浮出无数只伸出的手

有的攥着揉皱的全家福

有的指向太阳旗的褶皱

显影盘里 南京城在融化

化作一汪暗红的泪流

片尾灯亮起来时

有人攥紧拳头

指节叩击着座椅

像敲响警钟

那些凝固在胶片里的眼睛

正望着我们 望向前方的路……

快门里的追问

黑镜头卡住1937年的喉咙

血从相纸里渗出来时

我正攥着没上膛的勇气

有些吃惊地屏声静气

砖缝里藏着半张全家福

母亲的白发飘成硝烟

如果刺刀挑破黎明

我的影子该站在哪一边

是跪成街石的纹路

还是让骨头长成子弹

在历史的暗房里显影

——每粒尘埃都在叩问

未写进胶片的答案

戏外的答案

当面对南京城尸横遍野

有人把绝望念成台词时

她的声线里藏着一粒星

——万一中国胜利了呢?

后来,硝烟在五星红旗下褪色

那些被亡国论者嘲笑的“戏言”

变成天安门广场挺立的纪念碑

又长成高铁的钢轨、火箭的尾焰

抚摸过伤痕的手掌

既要攥紧历史的体温

也要托起明天的晨光

让当年那一声珍贵的“万一”

永远在实干里,落地成钢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马誉炜,河北景县人,原北京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副政委,少将军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磨合人生》,诗集《诗意军旅》和长篇报告文学《1976.红星在唐山闪耀》,曾四次获得“长征文艺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银奖和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来源:接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