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这次亏麻了!5天票房仅26万,《再见,坏蛋》咋就扑得这么惨?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3:31 3

摘要:2025年暑期档,堪称电影界的“诸神之战”。前有《南京照相馆》以27亿票房刷新暑期档历史片纪录,后有《浪浪山小妖怪》凭借13亿票房成为二维动画票房榜的“黑马”,就连好莱坞恐怖片《死神来了6》也来分一杯羹。

2025年暑期档,堪称电影界的“诸神之战”。前有《南京照相馆》以27亿票房刷新暑期档历史片纪录,后有《浪浪山小妖怪》凭借13亿票房成为二维动画票房榜的“黑马”,就连好莱坞恐怖片《死神来了6》也来分一杯羹。

就在这片热闹非凡的票房战场里,一部由吴京出品、陈明昊主演的《再见,坏蛋》,却以5天仅26万票房的成绩,狠狠摔了个“狗啃泥”,成了暑期档的“最惨炮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

一、票房扑街,扑得底儿掉!上映首日排片0.3%,直接成“幽灵电影”

8月22日,《再见,坏蛋》带着“武汉烟火温情”的美好期许,一头扎进了暑期档。

可现实却给了它一记响亮的耳光:上映首日,排片占比仅有0.3%,而且场次全是早6点或晚11点的“幽灵场次”,这摆明了就是影院没给它活路。

上映三天,票房仅24万元,排片占比跌破0.1%,上座率低至1%。到了第六天,票房也才艰难突破26万,这成绩,连《战狼2》票房零头的零头都赶不上。

同期上映的《捕风追影》,靠着成龙和梁家辉的超强阵容,一周狂揽3.4亿票房;《浪浪山小妖怪》更是凭借可爱的小妖怪形象和精彩剧情,牢牢占据着票房前排。

相比之下,《再见,坏蛋》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在角落里无人问津。影院经理们的算盘打得很精:商业大片能给出60%的票房分成,而文艺片连20%都难以企及。

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再见,坏蛋》那可怜的0.1%排片,简直就是一种“施舍”。

二、阵容不差,口碑也尚可,问题出在哪?

说起来,《再见,坏蛋》的阵容可不算差。主演陈明昊,在《漫长的季节》里饰演的马德胜让人印象深刻,那演技绝对没得说;

还有王宁、陶慧、周晓鸥、菅纫姿等一众实力演员,全员演技在线。

吴京更是被剧本的“市井童话感”吸引,不仅让旗下公司登峰国际主控发行,还亲自客串“武汉大哥”,甚至自费在北上广深包场,邀请媒体免费观影,录制VCR全国路演宣传,亲笔写推荐信,可谓是尽心尽力。

豆瓣开分8.5,不少观众评价它像“中国版《菊次郎的夏天》”,称赞它用真实的市井烟火包裹起了善意,剧情温暖又治愈。

影片以武汉“汉味里份文化”为核心叙事基底,讲述了讨债人大武(陈明昊 饰)与患脑癌的萌娃豆豆(陈宇喆 饰)从互相嫌弃到成为忘年交的故事,期间穿插着街坊邻居们的烟火日常,温情满满。

可为啥这么一部阵容、口碑都还不错的电影,票房却如此惨淡呢?

首先,宣发实在太“佛系”。没有盛大的首映礼,也没有大规模的路演,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如此低调的宣传,根本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即便吴京亲自录视频宣传,在强片如云的暑期档,也掀不起多少水花,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还不到千万,和那些热门电影动辄几十亿的话题热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其次,题材吃亏。在这个追求视觉刺激的暑期档,观众要么追捧视效大片,要么追逐流量明星。《再见,坏蛋》这种靠剧情取胜的小成本温情片,实在难以出头。

观众分层也是个大问题,年轻群体热衷于特效大片,而《再见,坏蛋》的受众主要是中年以上人群,他们不熟悉线上购票,更依赖影院排片引导。

可影院为了利益,自然更倾向于排映商业大片,这就导致《再见,坏蛋》的目标受众很难走进影院。

另外,剧情也存在一些硬伤。虽然整体温情治愈,但部分情节转折过于突兀,比如讨债人大武的突然“变好”,缺乏足够的铺垫,让人感觉有些生硬;

靠中奖彩票解决所有问题的设定,也显得过于童话,脱离现实,让不少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三、吴京转型受挫?他的坚持到底有没有意义?

吴京过往的“战狼”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这次投身温情题材,不少人都说是“转型失败”。但实际上,吴京投资《再见,坏蛋》,或许本就没把赚钱放在首位。

他曾说:“有些事总得有人做。”就像王晶投资艺术片、刘德华押注《疯狂的石头》一样,吴京也在尝试为电影市场注入更多元的内容。

从《再见,坏蛋》的惨败中,我们能看到当下电影市场的残酷与单一。

小成本文艺片生存艰难,即便有知名电影人加持,内容质量过关,也可能因为宣发、题材、排片等种种因素,被市场无情抛弃。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电影没有价值,它们就像电影市场的“小众宝藏”,用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

《再见,坏蛋》的扑街,给整个电影行业敲响了警钟:观众不再是能被轻易收割的对象,他们对电影的品质、创新性和真诚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电影人不能再只依赖流量和话题,而是要回归电影的本质,用心打磨剧本,真诚对待观众。同时,影院在排片时,也应给予各类影片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让观众有更多元的选择。

如今,《再见,坏蛋》的日票房已跌至2万,基本提前宣告下映。但它留下的思考,却值得整个电影行业细细品味。

我们期待未来的电影市场,能有更多元的声音,更多真诚的作品,不再让好电影因为各种“意外”而被埋没。

那么,对于《再见,坏蛋》的票房惨败,你怎么看呢?

来源:三半撩电影

相关推荐